台灣學生學習動機低落?在教育這塊我們還能做些什麼?ft. 葉丙成教授|強者我朋友 EP 033|志祺七七 Podcast

  Рет қаралды 224,943

志祺七七 Podcast

志祺七七 Podcast

11 ай бұрын

本集廣告與「CATLINK 台灣」合作播出
🐈 CATLINK S1 PRO,萬元安心首選的智慧貓砂機:
r.zecz.ec/CZnc
🐈 ​全球超過 20 萬名貓奴使用好評推薦,台灣累計銷售第一!
在你可能疏忽的每個時刻,細心呵護愛貓的健康
🐈 限時超早鳥優惠只在嘖嘖平台!
全方案再享六期零利率,每月只要 1,667 元,讓你輕鬆入手
本集節目內容由志祺七七團隊製作,不代表「CATLINK 台灣」立場
--
Hiho~大家好,我是志祺,
這集【強者我朋友】來聊聊的是⋯⋯
台大電機系 葉丙成 教授!
這集你會聽到⋯⋯
→ 為什麼會成為體制外教育的創辦人?
→ 學生對未來很迷茫,該怎麼辦?
→ 現在的學校教育有哪些問題?
→ 觀察到新課綱的推動其實還有些問題?
→ 在體制內,葉老師怎麼設計課程讓學生有學習動機?
→ 未來的教育趨勢,可能會是什麼樣子?
→ 葉丙成教授對於改革的想法
追蹤追起來!
✨ 葉丙成老師主持的 KZfaq 頻道:知識迷航 SAT. KNOWLEDGE SHOW / @satknowledgeshow
✨ Podcast:疑難雜症小賣所|葉丙成open.firstory.me/user/clhkcbd...
✨ FB:知識迷航 SAT. KNOWLEDGE SHOW / sat.knowledgeshow
______________
🌍 探索世界・現在就訂閱志祺七七吧 🌍
 ̄ ̄ ̄ ̄ ̄ ̄ ̄ ̄ ̄ ̄ ̄ ̄ ̄ ̄ ̄ ̄ ̄ ̄ ̄
Hiho~大家好,我是志祺,
你現在收聽的是志祺七七 Podcast!
在這裡,你將會聽到⋯⋯
各種人們熱切關注的新聞、時事議題、社會文化、心理健康、人際關係、科學與科技、政治與法律、兩岸與國際關係等等,多樣化的主題與觀點 !
如果你想要跟上社會時事的資訊、增加多面向的趣味知識觀點,
那就趕快訂閱我們的頻道吧!
也歡迎到 Apple Podcast 給我們回饋
志祺會不定期挑選「五星留言」回覆喔!✨
__
更新時間:
📅 週一~週五 :07:00 PM  
📅 週六~週日 :不定期更新「特別企劃」!
🎧 Apple Podcast:apple.co/3sQ7jyH
🎧 Spotify:spoti.fi/3Nu4jzH
🎧 KKBOX:bit.ly/3sSRJlL
🎧 KZfaq:bit.ly/3PAd6Ca
___________________
🌍 探索世界・現在就訂閱志祺七七吧 🌍
 ̄ ̄ ̄ ̄ ̄ ̄ ̄ ̄ ̄ ̄ ̄ ̄ ̄ ̄ ̄ ̄ ̄ ̄ ̄
本集 Podcast 剪輯
👉 Onion
本集 Podcast 企劃:
👉 羊羊、志祺、宇軒
 ̄ ̄
如果你想與志祺七七合作,歡迎寫信到:hi77@simpleinfo.cc 與我們聯繫

Пікірлер: 689
@minctae.8574
@minctae.8574 11 ай бұрын
我是現役高二升高三生,明年學測,可悲的是我耳機聽著葉教授對於教育制度的理想跟實踐,實際眼睛在看的是學測的地科講義,這才是台灣現行教育體制最大的問題。我身邊的師長、國高中同學都能理解108課綱的目的跟精神,但有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嗎?沒有。現在所推崇的興趣探索課程,礙於每個學校分配的資源不一,光語言類課程,前段學校能開出五個以上,後段頂多三個到兩個,而那些學校分類的依據就是會考成績。就算你很幸運,有足夠的學習程度上前段學校,現行的教師依舊是符合舊課綱的教出適合考試的學生,誰真的受過有關設計課程的專業訓練?最後還不是得去自己掰出一份很像是被設計課程教出來的學生會做出的學習歷程,結果都是學生自己要來,所以跟我同年紀的學生才會有那麼大的反彈,要有應付學科的能力、要會做學習歷程(3+1),為了讓自己的學習歷程豐富,暑假寒假要抽空時間去參加營隊,還要考語言證照,最好笑的是,花了一堆時間做出了一份精美的學習歷程,學測成績爆掉,你也只能去考依照成績分發的分科,講難聽點,108課綱只不過就是在無法捨棄的成績體制上,增加給學生的負擔,根本是完全失敗,更別說被現行教育體制葬送的,我們的未來最後也只不過是數據之一,好啦講那麼多,高官還是高官,我要回去複習學測了。
@user-rg9zy7ms3b
@user-rg9zy7ms3b 11 ай бұрын
也許我們的犧牲可以給學弟妹更好的未來也說不定。反正學測加油!我完全能理解你的無力感。
@KamiyaMizuho
@KamiyaMizuho 11 ай бұрын
沒用的,歡迎來到地獄,掙扎吧!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只會越來越混亂的!等你年紀夠大就會認清現實了!這世界就是所謂的二八法則!大部分人窮盡一生也只能成為徒勞無功的存在!你目前所接觸到的僅僅只是個開端!
@WDamI
@WDamI 11 ай бұрын
說個可悲故事的好了,我大你一屆 我學測成績還行,第一階段能過 二階面試都做得不錯,分數至少在平均水準 唯一的敗筆就是學期成績 因為平常考試亂考,所以成績是學校倒數的 但底子不錯,其實考得比同校一半的人好 真的沒想到學業成績佔比那麼重 硬是直接備取到快倒數 學習歷程真的是個笑話 終究沒辦法離開學業分數
@take_a_look9570
@take_a_look9570 11 ай бұрын
​@@user-rg9zy7ms3b每年都在犧牲…這就跟每天路上都在車禍死人,等到撞死的人夠多了,就不會再死人了
@monikachen6270
@monikachen6270 11 ай бұрын
如果沒有這些制度上的成績標準, 那特權就更囂張了, 階級世代落差就更大了, 你知道已有多少經濟特權已幫助多少世家子弟進入一般人夢想的科系嗎? 所以凡事要感謝, 世界上所有制度都不完備, 但一定有存在的價值!
@AngeLo23345
@AngeLo23345 11 ай бұрын
我個人認為現在人生學習階段如下: 1~6年級:快樂遊玩快樂學習   國中:準備考高中   高中:準備考大學   大學:準備考碩士\混畢業 或者幸運的能去國外的大學:追求專業 但神奇的是:在工作面試時會只要求你的學理高低,可進去後卻又要要求你的工作能力符不符合 說個笑話:我要你大學學歷,但不要你大學所學的任何東西 : )
@Tingyi-Lin
@Tingyi-Lin 11 ай бұрын
我國小的時候,1~6年級的同學並沒有快樂喔,幾乎全班都有補習或安親,大約快20年前的時候,現在不確定會不會比較好,感覺現在的父母比我們當年更忙壓力更大,去安親的比例應該會更高
@saitoTK124
@saitoTK124 11 ай бұрын
有些大學能學到什麼東西是非常可疑
@Challenge-subscribing
@Challenge-subscribing 11 ай бұрын
@sevenbictsmotorsport
@sevenbictsmotorsport 11 ай бұрын
好玩。到底是競爭興趣低,還是學習興趣低。 當企業越過18歲線,向下求才。 當大學生要叫15歲小孩,教授。 中學大學將在不久後全面崩潰。 好玩,當企業越過18歲線,向下求才。 到底是誰? 學習動機低落。
@AngeLo23345
@AngeLo23345 11 ай бұрын
@@sevenbictsmotorsport 你打的字讀起來好累...
@jkp90547
@jkp90547 11 ай бұрын
身為八年級生聽了很有感啊⋯從國中就開始會用網路查很多資訊,高中就一直想離開台灣去外國讀書,但家裡沒那麼多錢,我一直以來非常喜歡作文,國高中喜歡到收錢幫其他同學寫或是換取早餐😂我一節課又可以幫兩個同學完成,腦袋的東西超級多根本寫不完,隨便一個轉彎就可以把各種主題融入進去,但是最終教育體制不是只看一項,學校也不認為你一個項目好就是好,反而要我其他科目也要讀好才是重要,以至於我一直以來都讀不好,考大學時,想要的科系確實也沒有本事進去,只怪自己不夠聰明,沒辦法找方法去應付其他科目讓自己進到夢寐以求的科系,只能說父母親也沒有錯,亞洲即是如此,他們過往教育體制就是如此,讀不好就是讀不好,永遠沒有任何鼓勵,只覺得為何別人都可以而你不行?你有認真嗎? 但是我很早就覺悟,現在也創業了!一切都很好!只是永遠有個遺憾在心裡,我告訴自己,未來我生孩子,我很清楚要怎麼去教育他、鼓勵他,讓他成為一個不一樣的孩子。 當我上大學時,有一門課叫創新管理,大家以為都很好混所以選修,沒想到是一個厲害的業師,全班幾乎都在睡覺,只有我永遠最早到最晚走,因為我實在太愛他的課程,因為他講的是創新思維以及現代年輕人的處境,還有整個國際觀,如果每個老師都有他這麼熱忱及真心站在年輕人角度去思考的老師該有多好。
@clairewu2060
@clairewu2060 11 ай бұрын
請問一下您最終有從事作文相關行業嗎,因為我女兒跟你一樣,只有作文很棒其他科目不行,我擔心她以後可以從事什麼行業
@bdc9561
@bdc9561 11 ай бұрын
@@clairewu2060講得出的職業你都看不上,志祺七七的企劃、文案,難道不需要請人寫嗎? 不知道她能做什麼,感覺只是在貶低她 培養生活技能與價值觀,日後可以獨立生活養活自己、成家立業,就已經是不容易的事情了。 如果你現在給她植入什麼工作都看不上的理念,以後只會對父母產生依賴,不過也有父母是享受在其中,就看你怎麼做。 學音樂嫌貴、玩體育嫌粗俗、當作家又嫌沒用……表姐大學畢業開了一間書店,因為她喜歡閱讀各國文學、保存書籍,這樣不好嗎?即使她的作文能力沒有很好、英文、德文、法文也都沒有很好,她還是憑一己之力建立起自己的事業,跟上潮流跟網路書店合作、以敬業的精神經營書店,需要成績優異才做得到嗎? 如果還在求學階段,你應該觀察她喜歡做什麼,而不是劈頭就問你擅長什麼、喜歡什麼、以後要做什麼。 如果已經高中畢業甚至大學畢業,其實就應該進職場學習,應徵企劃、美術、文書管理等等,一邊做事一邊學習,很多藝人、製作人、導演都是從助理開始接觸,一步登天的人甚少。
@bdc9561
@bdc9561 11 ай бұрын
講難聽一點,大家都是為了賺錢生活,理想、夢想只是順便。 工作沒有貴賤之分,仔細想想,像志祺七七這種網路頻道,在十年前可能還會被看不起,做這個有什麼用?網路節目比藝人還不如。面對許多質疑,也是靠著自己的能力建立起來,其中需要的是努力的精神、朋友,而不是在校成績。 甚至許多網路節目,都是當作兼職慢慢養起來的,以前可能也是普通的上班族。不是醫生、律師、研究士。 當然也有人生來就往律師努力、朝醫師方向前進,但是這需要投入十幾二十倍的資源與心力,不僅僅是小孩,父母也要很清楚才能引領小孩當上醫師。 學校老師有人是醫師嗎?不可能吧 這也是為什麼醫師、律師、數學家都是階級複製,學校老師根本不懂啊,逼迫小孩去做師長都不熟悉的東西,完全不是一個好主意,師長至少也要做同樣份量的功課。 以後能做什麼?很多工作都能做。 該害怕的是小孩害怕工作、害怕獨立、害怕邁出腳步,沒有教育小孩,反而讓小孩對未來產生恐懼。 職場上遇到好上司,上司作為引路人帶團隊成長,父母與小孩也一樣,不是把小孩丟一邊,也不要拋出一堆問題問他、打擊他。 要當引路人,就算是7-11、五十嵐都是正派的工作,如果已經高中畢業,你也可以建議小孩去打工賺錢,至少協助他寫第一份簡要的履歷卡,告訴他要怎麼問、怎麼與老闆溝通工作時間、問清楚工作內容等等。
@bdc9561
@bdc9561 11 ай бұрын
如果要開書店,是不是要先在書店打工?要當製作人、藝人也是從幕後做起 服務生、店員,變成領班或店長、學徒或廚師和糕點師。 各行各業都有成長的空間,只是你我不了解,朋友在水利局工作,水利局在做什麼又有多少人了解? 職業沒有分貴賤 即使是當AV男優、男公關,也不代表是放縱、糜爛。吸毒賭博當米蟲才是糜爛。
@yernew
@yernew 11 ай бұрын
​@@bdc9561真實
@seasonwang5173
@seasonwang5173 11 ай бұрын
很感謝台灣有葉丙成這樣熱情的教授努力在教育上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然而台灣的教育仍然以考試為導向,有些學生為了獲得優秀的成績,可能因此沒有時間探索更多的人生方向,而說真的,判斷一個人的能力真的不是只有考試。 況且現在的社會與業界仍然將學歷當成一個指標,也導致家長認為高學歷是人生成功的第一步,更不用說台灣引以為傲的半導體業,徵才時仍以「血統純正」的名校畢業生為優先。 身邊很多朋友讀碩士只是為了那「較高的起薪」,卻不知道自己為何而進修,花了很多時間痛苦的寫完畢業論文,產出來卻沒有任何價值,這也是拜業界對於新鮮人的標準所賜。 若社會對於教育、學歷的認知沒有跟上教育改革,學生仍然會落入到底追求興趣好、還是獲得高學歷以符合社會期待比較好的瓶頸。
@user-es8nu3hy6f
@user-es8nu3hy6f 8 күн бұрын
社會改革可以撼動教育體質,清潔工薪水提高,打工時薪提高,向先進國家學習,房價持平讓一般人買得起。養老金足夠,生活品質差異不大時,誰還會去追求台積電?
@user-yb4yp4nb2m
@user-yb4yp4nb2m 11 ай бұрын
身為新課綱的第二批白老鼠,我必須承認108課綱確實有一些好處,像是做簡報的能力、表達能力、做選擇的能力等,我們探索的機會變多了,但探索的時間卻沒有增加,我最終挑戰就是學即使不走個伸,繁心、分發看的還是成績,我大部分時間依舊在看書,即使寒暑假我也依舊要做學習歷程,我根本沒有時間、精力去探索自己。 同時,我的同班同學,他很早很早就有了夢想,他也很努力地在讀書,早上4、5點起床看書,中午吃飯時間背單字,下課一有機會就抓著老師問問題,但他最後依舊沒有考上理想科系,因為成績。 所以,我知道政府有在努力,但華人社會根深蒂固成績至上仍舊沒有改變,他還要很長很長的時間,就像歷史課所教,理念/觀念層面的改變永遠是最慢的。
@khuang11
@khuang11 11 ай бұрын
有什麼理想的科系不能上因為成績也太扯 醫學系不夠厲害的大概只能當牙醫 這是什麼課綱 選錯系還要重考 補習班付錢就可以讀 連補習班都比不上的教育制度 要念近的學校或是喜歡的科系都要跟別人搶名額 比分數 這真的太不合理
@greenlight9999
@greenlight9999 10 ай бұрын
"做簡報的能力、表達能力、做選擇的能力",這些能力以後出了社會就知道很重要
@IMAS7X
@IMAS7X 10 ай бұрын
探索自我,應該分為公領域和私領域。公領域的部分,就把它們整理、記錄在學習歷程裏,供大學參考。
@svpotato
@svpotato 8 ай бұрын
@@khuang11如果學店有喜歡的科系,那這位同學應該去讀嗎? 講理想大家都會,但是事實就是台灣人就是更喜歡「看成績」 這種價值觀問題不改變,教改幾次都不會有用的啦!
@user-dl8we1sw9p
@user-dl8we1sw9p 11 ай бұрын
我是今年剛畢業的高中生,我高一嘗試過興趣路線,但在同樣的時間下我成績都墊底,漸漸的熱情被消磨,在正常體系下根本吃力不討好,那些特殊選材的機會都是給資優班的,那些人都提早唸完一個階段純興趣根本跟不上。
@fishkg3397
@fishkg3397 11 ай бұрын
那建議你對於葉丙成某些話,還是參考參考就好,當然很多東西都說得很有道理,但那稱不上是屬於他自己觀點,在台大有上幾堂通識課都能說出這樣的話, 而且葉自己本來就家境富裕,讀書也是算天才型,所以他眼中的世界跟大部份人差很多,他自己本來就不屬於大多數, 而且他比起一個教師,在台大校內他更像一個商人,家境富裕的同學就是他的主要客戶,而對於中後段的學生情況他沒法提出更實際的方法去幫助他們, 而他最熱門的簡報課,我還不如看PAPAYA電腦教室, 反正他本人在台大稱不上完全是有正面評價的老師,當然不是要批評葉教授,也沒懷疑他的出發點,我只是想表達,要更深入思考他說的東西有多少是正確,又有多少是可行。
@lllllllllllllIII
@lllllllllllllIII 11 ай бұрын
我也是,但我是高一升高二,想找一點興趣,但本科也沒顧好,想要兼顧成績和興趣根本沒辦法,而且我有點想放棄興趣了...
@user-bv6np9fn1e
@user-bv6np9fn1e 11 ай бұрын
見識是要花錢買的 或是原生家庭、個人際遇給的 唸書時選對科系、出社會能有把專長發光發熱「變現」才是最重要的 沒見識、沒遠見選科系就等於未來人生抽盲盒 外表、人脈(有效人脈才算😂)、漂亮學歷、才華、家財萬貫、碰到貴人哪怕是佔到一個都很不容易 研究哪些產業特別有流動性、也有獲利能力 大方向對了日子不會太差 如果不幸一切都不對 也不要想什麼興趣能幹一輩子 與時俱進 +一輩子0050定期定額就好
@wildmonkey715
@wildmonkey715 11 ай бұрын
有一種國際通用的課程叫IB國際文憑課程,就我所了解,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課程改革都參考此課程的理念,台灣108課綱也和這個國際課程很像。我是教這個國際課程的老師,說實在,如果授課老師、家長的心態沒有改變,教師不願意多花時間設計課程,108課綱的立意很好,但執行層面可能會有些落差
@user-me8bn8yi2g
@user-me8bn8yi2g 11 ай бұрын
​@@user-bv6np9fn1e雖然殘酷,選你正解
@SHINKAPAEX
@SHINKAPAEX 11 ай бұрын
聽到寫小說就真的有感… 父母不會鼓勵孩子寫, 也不會鼓勵你看小說, 作業要寫作文的時候詞彙不足, 被老師評多用點不同的詞, 然後上課還要被抽起來念自己的作文, 寫太爛就等於是被公審, 到最後因為怕被笑腦子裡完全拒絕寫作文, 面前放著一張稿紙腦內一片空白, 交作文作業時都是只寫上標題的白卷, 沒有鼓勵很多事情真的做不太下去, 更不要說還有可能被擋被笑會讓人更不想去做。 我能用的詞彙變多個人認為應該是高中時班上不讀書的同學間會傳閱小說, 然後我也會去圖書館借課外讀物來看可用詞彙量才開始變多的。
@bdc9561
@bdc9561 11 ай бұрын
作文課就是在座位上發呆 聽老師說:「要用技巧」、「要放感情」、「詞彙要豐富、畫面生動」 我:「不會」 老師:「去外面罰站就會了」
@SHINKAPAEX
@SHINKAPAEX 11 ай бұрын
@@bdc9561 罰站還不會?那就半蹲! 麻德…我都不知道你是教國語還是體育的… 果然鄉民說國語是體育老師教的不是沒有道理…
@howardsung0731
@howardsung0731 11 ай бұрын
我作為一個被家長鼓勵看小說的小孩,我閱讀的文學作品大概超過500本(少於200頁的不算進來),我可以跟你說,這只會加強你的想像力,對於精進文藻是沒有幫助的,文藻堆砌的優美度還是要靠練習,自己要去寫才會進步,不然你看再多生動的形容詞,最後脫口而出的還是「淦,好漂亮」,那是要在日常中有意識的去練習,要習慣用語言去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場景給別人,才會的東西
@SHINKAPAEX
@SHINKAPAEX 11 ай бұрын
@@howardsung0731 我覺得你說的是更進一部的狀況, 我個人覺得練習前提是你要知道, 你沒聽過或看過/記住別人用這描述方式的話那根本無從練習, 就例如題目是漂亮的女孩, 可用詞彙量匱乏就只能說小美很漂亮,超漂亮, 但如果看過十分漂亮這用法且記住時就會知道可以用小美十分漂亮, 看過小說且記得內容時就會直接複製小說內對女性角色的描寫來答題, 看多了就會從各個小說裡看到的描寫去選擇不同的詞去組合來描述, 像是她有著一頭烏黑的長髮或俏麗的短髮, 水汪汪的大眼睛或細長的丹鳳眼。 當然每個人遇到的情況不同, 想法也會不同,我二十多年前小學的狀況大概就是這樣, 說不定在我之後光是學校教的內容就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每個人的學習環境不同, 學習效率也不同,我分享的是我學生時代遇到的狀況。 所以我覺得我用詞彙量增加小說和課外讀物的幫助挺大的, 我是沒算過我看過幾本書拉, 但我有把高中圖書館的非工具書看完,感覺應該也不少啦。
@howardsung0731
@howardsung0731 11 ай бұрын
@@SHINKAPAEX 我覺得可能是我的成長環境比較不同的關係,從小我的家人就會鼓勵我多分享學校生活,在那過程中用他們更豐富的詞彙來覆述跟我一起對情境做還原的,所以我大部份描述的字詞都是這樣累積的。 小說對我來說反而像是在腦中自動成像的電影,我不會花時間咀嚼文字上,一個眨眼之間就跳到下一頁了,常常比起是在腦中以文字的方式呈現,更多是直覺的生成場景、人物,所以我很多時候沒辦法覆述原文,但是可以用我自己的話來描述小說的故事所說的情境、事件 也許是這樣,所以我才會這樣想吧
@user-hp3pg1nu9g
@user-hp3pg1nu9g 11 ай бұрын
作為108課綱第一屆,教授講的話全部都到心坎裡,真的要我們對學習有熱誠在這個時代不斷的考試有點反其道而行了
@line4258
@line4258 7 ай бұрын
108課綱 教育……缺四維八德。 台灣教育 被黑金賣台 三腳仔 綠日奴狗 掌控,六畜興旺 ……缺人!
@Luca_Poggiani
@Luca_Poggiani 6 ай бұрын
没办法,目前来看没有比考试更公平的制度,也没有比考试更低成本的选拔人才,全世界都一样
@tsaimohan
@tsaimohan 11 ай бұрын
葉教授講得很好,為師者應當是學生的引路人、人生的導師,如果只是給一些標準答案,在家看看影片學得會更快。 教育是文明進步的根本,以前看過馬凱教授評論過台灣的教育文化,他說台灣教育部根本上還是黨國體制的遺毒,中小學是鐵板一塊,不允許改變、進步! 黨國教育的目標,就是批量生產沒有自我意識的奴才,有書就念,有工作就做,學會忍耐、壓抑自己,迷茫沒關係,乖乖地別反抗政府就好。 造成有才能的人人生迷茫,跑去考公務員、念書念到博士結果跑去賣雞排、頂尖的人才就跑出國… 少子化後進入AI、量子時代,不知道台灣的未來在哪,真心希望進步的人,都是行走在國家體制外,政府真的很可笑。
@123nice3
@123nice3 11 ай бұрын
教授真是毀人永遠不疲倦啊!到底還要毀滅多少白老鼠,怎麼大學畢業或碩博士都找不到工作?老師怎麼教的?還是老師根本也不會,只會考試讀死書 🤫
@tsaimohan
@tsaimohan 11 ай бұрын
@@123nice3 其實好的教授還是不少,教授一樣從小被這樣教過來的,他們也是學著在體制生存。 而學生不說含金量,供過於求所以沒價值,甚至連工作都找不到。 真正的問題在於政府,整個體制根頭就是爛的,也沒人要改,台灣學歷、證照,甚至駕照都超級灌水,僅供參考。
@user-wr5ox3ct9l
@user-wr5ox3ct9l 18 күн бұрын
民進黨執政很久囉! 還在把一切都怪罪在前前前前前前前前政府.
@tsaimohan
@tsaimohan 18 күн бұрын
@@user-wr5ox3ct9l 不要再意識形態了,沒有針對國民黨,是藍綠都一樣爛,國家才會是現在這樣。
@cookieda9205
@cookieda9205 18 күн бұрын
@@tsaimohan 確實, 兩邊半斤八兩, 要白沒有白, 要黑直接黑, 搞得大家滿臉灰 我也是上面留言們的高中(一年級)生白老鼠之一 現在打算靠興趣走(商管+自學一些程式), 要是我能有練出一些實力的話希望可以去roblox做點上癮性的遊戲撈錢然後看投資, 可以的話選個遠程工作(陪著我媽), 也算是做著一個還沒被戳破的夢 希望有任何觀點可以受教 🙏
@gary759521
@gary759521 10 ай бұрын
我滿幸運從小就知道自己的興趣,所以我自己從高職 到科技大學都是讀興趣的科系,一直到現在出社會好幾年,也有份不錯的薪水,我發現很多人在現在的體制下只能把學歷當成他人生最高成就,結果出社會完全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也無法承受任何壓力. 我覺得小朋友要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自己能判斷怎麼做對自己是好是壞,家長從中作為輔助的角色,當小朋友能承受自己做的決定的結果時,他才能在中間培養抗壓能力,學歷在現在大環境底下的確是一條成功路,但絕對不是唯一條路,多少人是後面才去洗學歷的.
@wj3ru_
@wj3ru_ 11 ай бұрын
今天有幸看到志奇的團隊採訪葉丙成教授,實在是令人感到興奮,第一次看到教授的影片時其實就已經深深地被他給吸引了,不管是教學的方式還是感人的故事,再加上有條不紊的口才都深深地打動了我,讓我看到其實台灣還是有希望的!
@kabilapxi
@kabilapxi 11 ай бұрын
其實台灣的就業大環境也有問題 因為高房價房租,很多有趣有創意但不賺錢的小產業生意,都直接被壓死,導致整個環境越來越單一和畸形,毫無容錯空間可言 這就代表為了賺錢存活,大家都必須去做高度相同的事,削價競爭和扼殺創意,下場就是中國式的內捲 or 有能力的出國了 然後在裡面卷著卷著,大家都成了一個忘了初心與為何而活的大人
@user-qo2yw3hb1c
@user-qo2yw3hb1c 11 ай бұрын
老實說,從這個社會改成資本主義開始就沒有初心這個美夢了,因為最後一定會走到現在這樣,未來不用講肯定更慘,除非改變或毀滅,資本主義已經不適合現在的人類和地球了
@AnAn-qd4ui
@AnAn-qd4ui 10 ай бұрын
奴隸
@syuan5816
@syuan5816 11 ай бұрын
身為第一屆三天新進教師研習的一員很感動看到這次訪談,六年前剛考上正式老師時的確滿腔熱血想給學生不同於自己小時候的教育,備課加上自我探索與理解也花了三年(一屆導師),但是過程中很迷茫,想讓學生主動,缺拿捏不好分寸而失去原則,甚至是以失敗告終。又花了三年(第二屆導師)的時間去確認什麼樣的模式與風格適合自己,但是對於能不能讓學生上所謂的好大學仍然是我很兩難的課題。希望下一個三年開始可以給學生更多面對未來未知的世界,讓他們能「自私的」選擇自己所有興趣與喜愛的事物
@marsonjosery7312
@marsonjosery7312 11 ай бұрын
辛苦了 妳的學生遇到妳真的是幸運
@monikachen6270
@monikachen6270 11 ай бұрын
大多數學生喜歡玩手機勝過一切, 平常心, 每個人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高興快樂就好
@123nice3
@123nice3 11 ай бұрын
你真是毀人永遠不疲倦啊!到底還要毀滅多少白老鼠,怎麼大學畢業或碩博士都找不到工作?老師怎麼教的?還是老師根本也不會,只會考試讀死書 🤫
@tsaiweilo999
@tsaiweilo999 10 ай бұрын
謝謝有你這樣的老師
@greenlight9999
@greenlight9999 10 ай бұрын
@@123nice3 如果上了大學都在混日子當然找不到工作,很多學生不會思考在學期間自己要準備那些企業需要的能力,以為讀了大學雇主就必需付你多少薪水,老闆又不是開慈善事業. 找工作不難,我家這邊自助餐徵人開月薪4萬, 書讀再高,不是業界需要且能力不符當然找不到. 怪老師?父母都沒辦法負責你的人生了,老師要負責?
@leiliu9207
@leiliu9207 11 ай бұрын
一直點頭的一集~我自己也是一路以來求知慾被抹煞的一個~一路以來以為自己在台灣過關斬將是一個很認真很優秀的學生,直到研究所出國交換一學期才知道比起外國人的學習方式真的好像什麼都沒學過一樣,為了考試而學的知識真的很空洞 誠心希望這個啟蒙運動可以在台灣成功~只可惜我還是會帶著小孩先出國念書
@mrbeartw
@mrbeartw 11 ай бұрын
葉教授講到自己因為心虛,於是留職停薪出來創業,讓我想到自己大學時,有位副教授就是因為實務經驗才進大學任教,在任教期間他依然一直進行建教合作案,但他的博士論文一直被系上純理論的教授退回,然後一直升不上教授,因為他被嫌棄不夠理論不夠學術,這整個過程中我感覺那些純理論的老師內心多少是鄙視實務出身的老師的,但奇妙的是我們是科技大學,雖然我也承認我的老師在寫論文方面的確是弱項,但他就是以實務專長進來教書,最後在升遷上又要他比照純理論的方式來走,這件事真的怪怪的⋯⋯
@ThirdAlien
@ThirdAlien 11 ай бұрын
這種事情在各種科系都有出現,我是讀師範大學出身,教了幾年後到一般大學讀碩士博士進修,可以明顯感覺到一般大學的科系,瞧不起師大對於教學現場的研究議題。他們喜歡走艱深冷僻的論題,顯得自己很厲害,事實上很多都沒有實務應用上的價值。
@monikachen6270
@monikachen6270 11 ай бұрын
會做純論文也是一種專業技能, 值得讚賞, 很多人都不會, 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業為何要執著於自己的弱項來困擾自己?🤔
@user-lq7qo2np1o
@user-lq7qo2np1o 11 ай бұрын
抱歉哈講一句 美國東西岸小小流行的一句非常非常不討好的話:“有能力的人都去創業了沒膽試的都去當老師了
@user-nm2gx6hx6b
@user-nm2gx6hx6b 11 ай бұрын
自已廢,沒法設計出有用的東西才會鄙視實務啦。
@jaylo4188
@jaylo4188 11 ай бұрын
@@user-lq7qo2np1o去創業的就一定是有能力的?我看應該不少人是不自量力吧。自以為自己一切都準備好了,最後出來的結果卻是連收支打平都辦不到,難怪創業成功率統計出來的結果是不到5%
@wright8329
@wright8329 11 ай бұрын
我覺得一部分是環境帶給我們的生存焦慮,感覺好像只有讀好書上好大學有好學歷有好工作,才能有個光明正常的人生,除此之外都是失敗品。 反倒在歐美等國,就相對沒有這種風氣,就算你只是個打工仔,只要薪資合理,你就可以養活自己,人才有餘裕去思考人生的意義,主動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user-qo2yw3hb1c
@user-qo2yw3hb1c 11 ай бұрын
不,就算你達到以上目標,人生也還有數不清的煩惱,繳稅就夠你煩的了,建議做自己喜歡的事失敗之後比較有動力,好啦😂就是人生沒希望大家都在給資本家打工,做喜歡的事只是能堅持的比較久而已。不然只能大家一起創造新社會😂
@wright8329
@wright8329 11 ай бұрын
@@user-qo2yw3hb1c 確實😂
@lucky406332006
@lucky406332006 11 ай бұрын
長越大對於教育方式真的越有感觸,不管是學校教育或是家庭教育都很重要😢 葉教授的教育方針真的很酷,讓人有點羨慕他們學校的小孩,也想要看看實際上課過程🥹 但是家庭教育方面也是小孩們的第一難關。 身邊的親戚現在還在用打罵教育,導致小孩才幼稚園大班就會學家長罵人內容:「你是不是有病! 你腦袋有問題嗎!你眼睛瞎了嗎!」因為罵了同學,被學校老師嚴厲警告小孩狀況,親戚還不去矯正自己的教育方式,現在也逃避遇到老師,不親自去接小孩放學,都讓保母接回家😢 還有聽到同事說國一小孩的狀況,聽起來應該是有一點過動症狀,但有沒有帶去治療,我也不好意思多問,而她的教育方式就是在小孩段考前跟公司請假,因為小孩會分心,所以他要在家逼小孩讀書。 雖然是別人的小孩,但看到他們現在還在用超傳統教育方式還是會擔心,而且也疑惑,難道這些父母不記得小時候不開心的回憶嗎?以前被用這種方式教導,他們過得快樂嗎?
@ElsaLinn
@ElsaLinn 10 ай бұрын
現在還是會聽到,學校老師還在嚴重言語霸凌學生的,台灣教育環境好似四十年沒變?
@user-tk7dd4ih2r
@user-tk7dd4ih2r 11 ай бұрын
我也是哭著說自己要重考的大學生,很幸運的是我身邊都是支持我的人。 但我也對教育制度無法提出太多不滿,因為剛好重考的一年就是讀教育系,看到那麼多在努力的老師跟教育者的困境,就突然無法將自己遇到的低谷怪罪給教育,畢竟環境是所有人造成的。 (不過我遇到的老師大部分都很好就是了)
@a123890539
@a123890539 11 ай бұрын
台灣的教育改革,若可以成功,那就沒有任何事,可以難倒台灣。因為這必須是全民的共識及運動。希望有生之年可以看的到。
@yu6408
@yu6408 11 ай бұрын
2024投柯文哲就能實現了 柯理念相同
@a123890539
@a123890539 11 ай бұрын
誰能提出全面性的教育改革,一定幫他到底。到現在我無論問誰,台灣教育是成功還是失敗,搞笑的是幾乎99%的人都說失敗,這不是任何一方政黨的問題,而是長久下來系統上的問題。(但我相信教育也會成功,像性別平等,與過去相比進步許多)🙂
@greenlight9999
@greenlight9999 10 ай бұрын
@@yu6408 都把人才分好幾流的人,你期待他可以教改成功?嘴炮誰不會?
@protecter3627
@protecter3627 10 ай бұрын
​@@yu6408教育改革是二十年一個單位的...不可能選誰就好。
@shin-jo6im
@shin-jo6im 10 ай бұрын
@@greenlight9999 人才分級是事實,好的學校分數就高,能力分班也已經不知道好幾十年了,你是活在井裡嗎
@orangemilkcat
@orangemilkcat 11 ай бұрын
覺得台灣有這些好人、好老師 真的非常幸運 也希望這個環境能夠變得更好
@123nice3
@123nice3 11 ай бұрын
好人?好老師?他們與政府 企業聯合,在騙學生的錢 🤣
@user-ih3oy2fy2k
@user-ih3oy2fy2k 10 ай бұрын
@@123nice3 可以提供具體的參考連結並說明如何作出這個結論的嗎? 就節目內容而言,我聽到的是: 發現現有體制造成學生學習動機低落,因此離開體制創業。而這位來賓所創的業, 畢竟屬於新的教育方式,尋求政府或者與其它企業合作,也是許多現存公司生存的方法。 並且,他們收的是12歲~18歲(記得沒錯的話)的學生,而這年紀的學生在現有的法律下,都是需要有法定代理人,也就是父母的同意才能作出決定。也就是說,你的意思是指,這些將自己寶貝孩子送去他們機構學習的父母,都毫無判斷能力,僅能被騙嗎? 討論的目的是希望能夠廣納大家的意見,讓所有人都關心的事情,例如這次影片討論的主題"教育",能變得夠好。 沒有證據的指控、謾罵、嘲笑對於這個目標,真的沒有太大幫助。
@smallmouse0320
@smallmouse0320 10 ай бұрын
​​​@@123nice3修學分真的很誇張 最近覺得台灣真的很多漏洞,感覺好像要錢才能拿到畢業 1樓太樂觀了
@Chris-tg1rp
@Chris-tg1rp 11 ай бұрын
今天看這集訪談讓我想到過去都是拼命讀書然後還是讀書,然後到最後自己完全不知道以後要幹嘛,再來腦子跟不上龐大的課業內容結果後面開始擺爛(雖然我很清楚是我自己定性不夠),但是當高中畢業要讀大學時,當下的我還是很迷茫,一方面自己沒把書讀好,再來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然後靠者現今少子化趨勢所造成的超低入學門檻進到大學讀書,結果一開始想說要好好改變自己,但是我卻發現身邊的同學或老師都是擺著一副應付了事的態度,在這淺移默化當中自己也受引響,雖然我知道自己也有很大的問題,但真的會被環境引響學習心態,然後上課大家要馬滑手機要馬聊天;聽老師上課,旁邊同學就會問你有要抄什麼筆記嗎,借我抄一下之類的,當下會心裡想說,我上課認真聽都還沒完全搞清楚內容,結果你就只是要拿去抄只因為是平時成績,只要有抄筆記這堂課就不會被當,雖然這樣可以很輕鬆地拿到學分,但仔細一想所以我學這個要幹嘛?老師講甚麼抄什麼這跟以前國高中時有什麼兩樣,我還是不會啊,然後要問老師又會有種壓力,因為全班幾十個人只有我在問,再加上我所得讀的科系跟以前不一樣,所以有很多東西是同學都知道的基本常識,我問反而會很奇怪,然後就不太敢問,而且因為自己可能真不是讀書的料,看似上課認真結果考試成績出來怎麼那麼低還會被別人嘲諷,這怎麼有動力讀得下去啊,反正還有幾年就畢業了,我要不乾脆擺爛過完這大學生活好了,雖然是這麼想,但我還是會繼續嘗試將目前讀的科系內容夠運用起來,但也有可能我會直接放棄然後休學吧,然後不知不覺就打出這段抱怨留言,如果有人看了這留言可能會想說阿不就是我不努力學習才變成這樣我也沒辦法說甚麼,因為這是事實,反正我只是想抱怨一下自己的學習環境以及我自己本身而已,我對葉丙成教授感到很佩服為了台灣的教育而努力,希望下一代的學弟妹們不要像我一樣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幹嘛,而是找到自己的出路。
@z31230046
@z31230046 11 ай бұрын
曾經我也是個讓本來不愛上美術課的孩子,說老師你的課超有趣,我喜歡上你的美術課。 然後到最後只因為我沒有碩士,所以把我的課,給了一個教學根本不算有熱誠的碩士生,然後不續聘我🙂 有些學校根本不看老師的教學品質,只看學歷在給聘書的。 很抱歉,雖然覺得葉教授說的很好,我也很贊同,但上位者基本上還是那個樣,我自己對台灣教育感到絕望,尤其是美育這塊,國中小基本上我是從絕望到也不想努力了。 看看台灣國中小那些噁心的畫畫比賽,還有那些不願意退還學生作品的規定,上面的人還沾沾自喜覺得我們學生好厲害,都不想講老師代筆幾乎是70、80%了好嘛🙂 (不要問為什麼,因為我們也是被逼的,要幫學校做業績啊) 另外教育想好,除了老師願意付出以外,也要看家長願不願意付出齁,台灣教育不只是教學上的問題,還有家庭教育的問題,是多層面。 放心,新進的老師,被磨過五年十年,就會放棄葉教授說的那套,因為上面的嘴上說支持你,但你想要請他們支援時,他們都跑到像飛一樣🙃
@angelinayao6865
@angelinayao6865 11 ай бұрын
但這個言論我有點小受傷 因為我從小二一路比美術比賽到國二,覺得畫畫很開心,自己也是用心在創作。不希望別人聽到學生美術比賽的時候,是鄙視的😢
@z31230046
@z31230046 11 ай бұрын
@@angelinayao6865 因為你是學生,並非是老師,你看不到背後的操作,當你知道這些比賽背後操作的原理,你就知道教育界有多黑暗。 我們先排除掉那些非政府舉辦的畫畫比賽,由政府單位舉辦的比賽,各個都已經比到畸形的狀態了,為甚麼? 因為它可以做為你未來申請學校的加分項。 你知道這些比賽時間點幾乎很近要不就是才剛開學就要收件嗎? 然後幾乎規定每個學校一共要送幾件嗎? 以我的縣市為例,政府辦的學校一定要送件的開學就有三項 一個開學第一周就要送(規定要送) 一個10月初送件(全國學生美展) 一個11月初送(規定要送) 三項都是大比賽,每個平均都要送5~8張,最少送15張,你知道學生交過來的圖,如果想得獎就得老師加筆後修,這些比賽都是幾千幾萬件在收件的,以學生一般的功力,想憑完全不後修基本上就很難得獎。 15張圖,你知道要修就要花很多時間嗎? 比起自己創作自己畫還更花時間 為什麼要得獎? 因為現在少子化的時代,學校會把一切好看的東西全貼出來,來吸引家長來就讀,什麼比賽辦的最多? 就畫畫比賽啊(一個學期我能接到超過6個以上的比賽) 得獎了學校承辦人員(包括校長)和老師能記功嘉獎,提升薪水啊,而通常願意努力的老師絕大多都是代課老師(你就想著老師界的打工仔就好),而通常代課老師比賽不能掛指導老師名(卻要我們簽下如有抄襲要負責的同意書),然後也不給獎狀跟任何獎金。 還有你知道得不得獎也是下學期能續不續聘的標準之一嗎? 你如果認識夠多的國中小美術老師,執教超過10年以上,我相信你會聽到他們對於現今的國中小畫畫比賽,應該跟我是差不多心得的。 還有一堆黑幕,有些無法搬上檯面講。 (補充一下,我還是有遇過完全自己畫,畫的超棒完全不用後修的學生,然後還得獎了,但近年來真的太少了)
@yernew
@yernew 11 ай бұрын
對於家長的部分 我不認為他們有能力做到對孩子正確的教育
@lori.0212
@lori.0212 10 ай бұрын
學生美展必備套路「老師加筆」
@z31230046
@z31230046 10 ай бұрын
@@lori.0212 現在正在進行式,說什麼要教學正常化,根本就是個屁。
@linxiang1215
@linxiang1215 11 ай бұрын
講到我的心坎裡了,講的真好。 高中就在想這問題了
@user-loveiu566
@user-loveiu566 10 ай бұрын
直白的說。「學校」就是要我們感到讀書很痛苦、恐懼讀書。不能讓我們愛上讀書,就是「學校」的使命。看到這些怪異亂像詭異,都能夠得到解釋了。
@rileyyan8647
@rileyyan8647 11 ай бұрын
說到改課綱這件事,學生覺得很衰有一部分是因為被補教業者洗腦: 你們這屆開始改課綱所考試出的題型都會不一樣,所以應該來參加我們的考前衝刺班!!
@tobemetsai
@tobemetsai 11 ай бұрын
「來,素養題發下去,這是108課綱要考的,認命一點,你們已經不是焦點了,以後學弟妹們要忙的是118課綱😊」
@user-pl7yd8rm1y
@user-pl7yd8rm1y 11 ай бұрын
對我來說,高中畢業考大學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了,可是我去看現在的數物化的考題(號稱素養題)我覺得除了題目字變多之外,本質沒甚麼不一樣壓
@HolyLightBill
@HolyLightBill 11 ай бұрын
很驚喜能在這邊看到葉丙成教授,一直很喜歡他的想法和表達能力 25:30 議題討論和研究方法 這些真的對於一個公民來說是必備的能力 然而目前卻沒有教高中生這些,或是因為沒有出現在考試內容上所以被草草帶過 我自己是在大學的選修《職業倫理》才開始啟蒙議題討論的能力,那堂課也是第一次我被鼓勵在上課時盡可能舉手發表想法的課 研究方法甚至是我後來準備國考教育行政時才在補習班的課程學到的...... 但是這些知識如果能提早學會,一定對生活和對思考事情的方式很有幫助 34:00 學習動機 老師家長,乃至於整個台灣社會幾乎都習慣性地用外部動機使學生去努力念書 像是書卷獎、進步獎、排名獎勵、少一分打一下、用成績交換娛樂時間、考好上大學就「由你玩四年」等等 到頭來這些外部動機一拿掉學生根本不知道為甚麼要學習,而這類動機被拿掉的年紀往往就是大學...... 39:58 口語溝通能力 這個明明也是人類的基本生活能力,但是在求學時期真的完全沒有被訓練到,跟一些人上節目一樣滿滿的贅字也完全可以畢業啊XDD 七巧板這個設計根本就是遊戲,Vtuber有一段時間很常玩的拆炸彈遊戲就是這樣,一方看到整本說明書,另一方看著定時炸彈並描述有哪些構造這樣 最後也很開心看到用心的老師們正在嘗試改變,希望未來的學生都可以受到正確的引導、遇上真的熱衷教育的老師 我身邊認識的一些年輕父母對教育的想法也已經改變很多了,充分感受到他們能真正的尊重小孩,不再把小孩當成自己的私有物對待
@jim6467
@jim6467 11 ай бұрын
應該要給在學生選擇的自由,而不是假裝有給選擇,但整體的教育及社會價值觀判斷基準仍是停留在分數、學校、分組 無論是推薦入學還是考試入學,終究跑不掉分數的基本評斷,分數未達標,無論課業外的技能多豐富在教育體系內也是無用功 很多在學生為何最終都走上考入一途,學校招生為何大宗還是以分數評斷,但我們的教育體系卻說提供多元入學、多元評估......... 過去學生基數大,要提升教育多樣性僧多粥少,現在學生越來越少,是否資源整合集中,務實明確的讓在學生體驗各個領域,再輔以資源,已達因材施教,而非一味的補助高等教育培養出一堆模板化的學士? 以現行的教育體制,基本上念到碩士,應付考試那套基本上就已經失靈了,因為研究沒有標準答案 也必須告訴在學生雖然在學期間嘗試各類事務的成本相對較小,但每種選擇背後都是有代價的,盡量三思而決
@svpotato
@svpotato 8 ай бұрын
醒醒吧,廢掉考試入學這件事,台灣人一定照樣跳出來反對的🤷🏻‍♀️ 一定會有人出來吵這樣對弱勢資源的家庭不公平!考試最公平!學校不用分數過濾人的等級,會讓學生品質變差😀 問題來了 你接受台大變成跟義守同等級嗎?
@christopherwashington6455
@christopherwashington6455 11 ай бұрын
多謝志祺七七與葉丙成教授的討論👍👍👍 台灣的教育問題太多了👀😤 而且文憑主義仍然嚴重 多少大學生是對世界無知沒有判斷力的考試機器 只為了一張文憑 浪費人生最寶貴的時光!!! 為什麼一定要念大學才算是成功? 歐洲有許多系統 在高中左右 就讓少年人選擇職業教育 一技之長 有時鉛管工木工電工賺得比老師還多 對社會可能有更大的貢獻!!! 念大學就是要做研究做學術的 沒有好奇心沒有求知慾 變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行屍走肉 又念一個自己根本沒興趣的科系or 主修 就會變成資源與生命的浪費 是否應該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學得一技之長呢
@ljk34
@ljk34 7 ай бұрын
所以台灣鉛管工木工電工的薪水有比老師多很多嗎 再考量工作環境和工安 想當老師的人還是比較多吧 我覺得念不念大學終究還是市場導向 台灣想進高薪產業就是得唸書
@kimming9910
@kimming9910 11 ай бұрын
我絕對其實台灣的年輕人對於國家的改革不只是教育,包刮到各種物價房價車價還有一些過去台灣政府的老舊或是錯誤的政策,年輕人對於這些東西的改革其實都很有興趣,但也因此造就了世代的對立,我今年18,我身邊的很多朋友跟同學也會因為比如交通這些問題吵架,以我們的角度來說,其實我們更希望是看到有改變的打算而不是要立竿見影的效果,今天看到這個訪談真的是獲益良多,希望能在未來看到台灣的改變
@user-nx5uu8xu8v
@user-nx5uu8xu8v 11 ай бұрын
我只能說台灣的教育體系,離葉教授所說,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整體社會環境、思維以及教育制度,都沒有與時俱近,我的校園生涯跟留言的大多數人來比,我不知道算幸運還是倒楣,我不希望有人再遭遇像我這樣的求學經歷。 本篇文字繁多,看完的人感謝你的耐心觀看。 ------------------------------------------------------ 自己的性格喜歡嘗試、挑戰,對不同的事物都有保持著好奇心,屬於打破框架創新的類型,從小雖然有被家人送去學美術,但長大後,身旁的大人們也只會說這沒有前途、長大沒有飯吃,雖然受到打擊,但也是因為自己喜歡和堅持,直到國中為了課業,停止畫圖。 還記得以前國小還有所謂特別座(現在不知道還有沒有?),來劃分那些不順從或是不乖巧的學生們,我覺得我可能是家境比較好(小康),所以從小到大不管在哪都會有眼紅的同學排擠或霸凌(EX:上學家人載對比同學走路或騎腳踏車),國小個性比較衝,我知道打人、打架不對,一開始都先言語勸告,沒有還手再跟老師說,同學反而變本加厲,下意識為了保護自己,之後別人打我都會還手,反手都比較重,被老師誤認是加害者,因此小3~小6都在特別座上渡過,身旁也因此沒幾位真心的朋友,有一天還被隔壁班不認識的同學們關在廁所反瑣(當時我小4),是因為我大聲喊,老師剛好來上廁所才發現我被關在廁所裡,事後帶我到隔壁班上去指認同學,當下情緒已經崩潰了,那些加害的同學們被我指名,他們班的同學還在笑,直接怒吼:「好笑嗎!」,我的怒吼聲貫徹了整個校園,他們班也停止了嘻笑,陷入尷尬的沉默裡,老師瞭解此事後,就派幾位同學過來關心我跟我聊天,但我知道他們不是真心的,只是因為老師的指派敷衍了事,所以我也沒有把我當下的感受告訴他們。到國小畢業也沒交到幾位真心朋友。 接著到國中是會考實施第二屆白老鼠,國中的一般生活巡環,就是下課去補習班,再從補習班下課回家,當時還會跟一些別班的同學和朋友,利用沒課的時間打籃球,其餘時間,都為了考好的高中被家人逼迫在家唸書。 國中開始就上了補習班3年,我永遠記得那3年,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3年,有了國小的經歷後,告訴自己能安然渡過就好了,被環境所逼,每天只有想趕快畢業脫離這裡,上到喜歡的高中,我們班的同學是學校所謂的放牛班,班上的同學比較不注重在課業上,我覺得自己不注重沒關係,但是不要妨礙別人聽課就好,當時老師指派我為班上的輔導長(這個輔導長類似風紀會拿著簿子,把妨礙老師授課的同學記名在上面)有向老師訴說怕因為職務關係造成自身麻煩,拒絕擔任,但老師認為我是班上的(好學生),在老師的強烈要求下,我還是答應了,一開始情況類似國小一樣,都不記他們都是言語勸告,除非老師跟我拿本子自己記才會在上面才會記,引起了一些被記同學的不滿,開始被找碴、排擠,下課拿水桶潑我的書包或書桌椅子被丟在教室門外,這些都是基本的,也因為我們班上風氣這樣,老師們也不想制止任由事態繼續下去,直到被最好的朋友背刺噩夢才真正開始。 他問我:有沒有喜歡的人? 我告訴他:因為課業以及上補習班的關係沒有,但我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會喜歡的人是校花。 校花烏黑的長髮和纖細的身材以及陽光的笑容,看了真的很療癒,如天使的笑容一般。 國3的情人節當天,帶著的巧克力被當時的好朋友以及班上同學聯合起來,趁我離開座位去廁所,把我的巧克力給校花,並把我的心意轉告給她,校花聽聞並來到我班上,等我上完廁所發現時,一切已經沒有任何轉換的餘地了,當下想告知她為何會收到巧克力的真正原因,被校花的朋友阻擋下來無法告知,校花也不願意聽我解釋,心也如同那些碎屑巧克力一樣碎了,風聲和關於我的巧克力傳言開始在校園散播,隔天在走廊不管去拿,都會看到那些朝著我來竊竊私語以及談論八卦的視線,這情形大概維持2個禮拜才結束,事件落幕後,也與當時的好朋友大吵一架,互相毆打並決裂。 為了不要重蹈國小的覆轍,去找了輔導老師,結果輔導老師說:「你可以撐過去的,這個沒什麼。」根本沒用,後面職務也直接不管了,才因此老師撤掉我的職務,繼任的同學是他們的同夥,班上的混亂也日漸加劇,老師才把我找回擔任,對人的熱情,也從校花那件事之後,變得冷淡。 我有些朋友或同學有時還會羨慕我, 我真心不懂有什麼好羨慕的==,寧可希望我活在一個單純的家庭裡,也不想再這個各種充滿條件限制的家庭生活,那些不懂原因只看到表象羨慕我的人,我打賭你撐不過我當時國中的生活1年。 當你的家人只為了工作賺錢生活忽略你,表面上說民主,但實際上是高壓家庭,不支持我只能靠自己努力,希望我去考銀行和當公務員,像是住在監獄一樣各種限制你的生活以及想法,以及補習班為了成績逼迫你努力跟上,卻一直跟不上大家的腳步,當時有把遭遇的事情告訴補習班師長和家人他們,收到的回復都是:「認真讀書,這些不重要。」,我當然也知道,但我自認沒有讀書天份,屬於努力型,不被認可和理解的種種壓力下,真的有種全世界唯一的朋友只有自己的感覺,當時真的壓力大到有自殺的想法。 高中第二年也從資優班,掉到了一般班級,掉到一般班級的時光算是那幾年最開心的時光,跟班上的朋友們大部分都還有在聯絡。 大學開始讀到設計相關科系,大學告訴自己要讓自己有精彩的大學生活,參與了3個社團:吉他、喜劇、桌遊來尋找、探索自己的興趣,並認識很多朋友,好景不長,努力參與活動與社團的人交流互動,但小圈圈實在太多了,始終被當局外人。 一直思考為什麼一直遇到類似的事情,我只是想要單純的生活而已。 我相信有我這種人生經歷的人,也有但算少數,最後我想說,不希望有任何人有經歷這種求學過程,自己一路上咬牙的撐過來,只希望教育體制、社會觀感和刻板印象,不要再讓這些孩子,變成沒有自身想法,不會利用自己專長願意服從的機器人了。 也許可能會有人認為,我的這些經歷跟教育環境有什麼關係?我認為一個環境問題,是從許許多多的小問題累積而來,經過這些過程中種種的事件,現在大學畢業了,影響就是現在不管對誰都很冷漠 (正在設法對事物重新燃起熱情 只有真心朋友知道我實際遭遇如何)還有走在路上大多數時間都會戴著耳機聽音樂,不想受外在社會上的繁雜聲所干擾,看了一路上這麼多人,現在謹慎交友,認為朋友也是一種暫時過程,沒有到特別喜歡社交,但也不排斥彼此交流,只是會沒有耐心覺得煩,也許之後會遇到願意接納我的人們,但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到來,只有多踏入不同的圈子增加機會,目前在上職訓的繪本班上課,並在外面的補習班增強工作技能,之後結訓會想朝插畫設計相關產業就業,並搬離這個家,目標自身創業,目前想先以進入業界瞭解業界SOP為主,有任何建議或想法都可以留言給我,再次感謝你看到這裡~
@user-qo2yw3hb1c
@user-qo2yw3hb1c 11 ай бұрын
台灣可以改變很快,世界他媽都變這麼快了,難道台灣是拿著老古董特權卡才這麼有理不改變嗎?說到底只要我們這些人改變想法雪球就會一步步變大,不要覺得很慢,實際上是飛快的,我們連這種事都改變不了憑什麼改變自己的人生?都放棄躺平算啦
@tsai-ronglee5213
@tsai-ronglee5213 11 ай бұрын
看到你的經歷,覺得你很棒。在這樣的環境哩,依然沒有放棄撐過來了。身為一個老師,我想要跟你說,對不起,沒有保護好你。我所能夠猜測的唯一的藉口是,因為老師跟那些問題學生的家長反應後,也沒有得到效果,而老師們的管教權已經被剝奪走了。雖然是很蒼白的藉口,但依然不能抹煞我們沒有做到保護好學生的責任。你的不容易,我們都看到了。希望你能夠找到自己夢想的未來,並實現他。加油!!
@poshawn0808
@poshawn0808 11 ай бұрын
我被說服了,台灣很謝謝有他和好老師們QQ,希望台灣越來越好QQ台灣有希望!!!
@shiuyu4986
@shiuyu4986 11 ай бұрын
之前柯p說 學校要教企業需要的東西,而不是老師會的東西,聽了很有感,很多教授根本食古不化甚至故意出困難題目刁難同學,結果背一背考完就忘了,出社會後又是另一回事了,那高中大學背了一堆用不到的知識做什麼😂
@Weii23
@Weii23 11 ай бұрын
其實把大學當成職涯發展所本來就不是正確的心態,真的要快速培養工作技能了話,大學絕對是最慢的,大學本身就是學術研究場所,你看像是德國的大學跟技職學校就分得很明顯
@user-ru9lf2kw1l
@user-ru9lf2kw1l 11 ай бұрын
真要企業需要的東西,尬麻去學校,直接工作輟學就好了,人不是工作機器
@pomi6345
@pomi6345 11 ай бұрын
​@@user-ru9lf2kw1l直接工作不讀書也要看有沒有人要錄取 講得好像沒文憑面試很好上一樣
@user-qo2yw3hb1c
@user-qo2yw3hb1c 11 ай бұрын
高中大學教這些就是要培養奴性給有錢人打工你來吃苦,叫你做什麼就做什麼,叫你學啥就學啥,不准思考這些是沒用的,我說啥是對的你就得把他當成對的,是不是
@user-wp5bs9sv9u
@user-wp5bs9sv9u 11 ай бұрын
所以為什麼要看文憑?還不是某些人歧視技職和專科
@howardsung0731
@howardsung0731 11 ай бұрын
現在的教育體制是真的有不少問題,在我國小的時候,比起追求興趣、發展個人,老師們更鼓勵的是磨去個性,服從體制,在國高中時期,老師們比起是一個傳授知識的角色,更像是確保學生不會做出超出體制的行為的工具。 在我接受義務教育的期間,我一直無法理解到教室聽課的意義,所有老師能教的東西,我都能在教科書上自己讀懂,給我可以去看書時間與空間,我自己就把東西看完了,根本不需要一個人跟我覆述內容,可能也是因為這樣,我就變成老師眼裡挑戰權威,不服從秩序的不良學生,還因此寫了超過20份的悔過書,因為成績不錯所以壓下來的警告、小過也夠我退學2次😂 我覺得教育比起限制,更應該鼓勵差異才對,我明明適合去探索的人,喜歡挑戰與驗證已知來嘗試新方式的人,硬生生被磨成只會在體制內玩遊戲、讀死書的人(沒辦法,實力與背景不允許我顛覆、跳脫體制),畢竟我也只是前5%的聰明,沒有聰明到前1%,但是如果只有5%的我都如此痛苦,這制度對於那些1%負責突破的人來說,更是個不適合的土壤 我認為比起用效仿監獄的方式來教育下一代,也許利用現代科技,放棄學校這種制度,改用Ai一對一針對學習進度指導是更好的選擇,也才有更多彈性的空間
@vivian3169
@vivian3169 11 ай бұрын
現在的小學其實有許多探索課堂,從自然生態、人文歷史、科技資訊都有,但這些課程可能放在國小的資優班/資優社團,所以想要探索的機會還得先通過考試⋯⋯
@howardsung0731
@howardsung0731 11 ай бұрын
@@vivian3169 我國小的時候也有參加過,但是那是在課外額外花時間參加,屬於額外的資源,正常的課程時間還是得回去監獄。 我覺得有問題正是因為這樣,如果知道這樣是不錯的培養方式,都能實行了,卻仍然用糟糕的方式來執行義務教育,才是問題所在
@user-tu8pb2vb3e
@user-tu8pb2vb3e 11 ай бұрын
​@@vivian3169我也參加過,只不過常常體力不支就睡著。人真的沒那麼多精力能把兩邊都顧好,何況我體力從小就比別人差。我在那個課上也看到很多打瞌睡的同學(成因一不一樣我不知道)
@vivian3169
@vivian3169 11 ай бұрын
@@howardsung0731 沒錯,很納悶為什麼不能把這樣的課程挪到平時的課來上,語文相關、社會相關、自然相關的,就融入到國語社會自然課。
@vivian3169
@vivian3169 11 ай бұрын
@@user-tu8pb2vb3e 先天體力差距可能就不在討論範圍內了,我小學是還滿精力充沛的啦😅(也可能因為我小學都是9點就去睡覺)到了高中以後倒是常常用沒興趣的課補眠
@hhorace_hsu
@hhorace_hsu 11 ай бұрын
認識自己比學一般知識重要
@christopherwashington6455
@christopherwashington6455 11 ай бұрын
說得對👍
@fishkg3397
@fishkg3397 11 ай бұрын
你這句話太籠統了,認識自己也得先有客觀思考的態度與智識 ,那這些算不算一般知識
@calmmr8406
@calmmr8406 11 ай бұрын
同意
@eva232456
@eva232456 11 ай бұрын
聽到一半整個感同身受 以前最討厭的就是第八節課 完全不知道意義在哪 還要付錢 填寫不要還會被關切XD 還有高中的晚自習也一樣 強迫參加 後來索性翹課 錢也不繳 跑去打工了 我很慶幸當初做了這個決定 不僅幫忙承擔家中經濟 也更懂得自己要和不要什麼
@SHFTONY
@SHFTONY 11 ай бұрын
第八節是老師貪汙用的 因為收錢就是違法
@focus7911
@focus7911 11 ай бұрын
認同教授講的興趣很重要,但還是要思考到有些現實環境和整個社會產業結構的問題,台灣很多工作大多還是低薪+工時長,或是很多人畢業找不到工作,這造成大部分的人觀念會認為要有好工作好薪水還是得重視成績、念好的科系和大學。觀念無法改變,就會影響到教育下一代的模式。還有很多家長忙於工作賺錢,大部分小孩從小就送安親班,很少參加什麼活動,家長也沒時間陪小孩,有的家長薪水甚至只夠一家生活開銷,很難再提供資源和環境探索興趣,或是支持和栽培孩子的興趣,更不用說那些家境困苦的人,教授說的興趣,對很多人來說是遙不可及的。
@cathrynwang8033
@cathrynwang8033 10 ай бұрын
🥹浪費了六年,聯考體制認證為失敗的人路過。真的很希望自己高中的時候就可以拓展眼界。高中畢業之後花費5年左右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 當時要14-15歲的孩子就決定文理組別,只因為數學不擅長所以逃避選擇文組,對現在的工作沒有太多幫助。高中三年的生命可以濃縮成一個月,每天重複,睡眠不足的起床,上學,考試,晚自習,回家。每個月輪一次週考,月考,再週考,再月考⋯⋯
@vivian3169
@vivian3169 11 ай бұрын
以前學習的目標不外乎就是長大後要找個好工作養活自己、讓爸媽過好日子。 常常在思考,能「擇己所愛」的同學是不是都是因為沒有後顧之憂,或是他們在特定領域的天賦真的爆棚。 生為常人,即便從頭來過我可能還是要走一樣的路;萬一探索出來的興趣沒辦法有不錯的收入,我也只能認同放棄🥲(或是有好的工作後再來斜槓)
@user-qo2yw3hb1c
@user-qo2yw3hb1c 11 ай бұрын
被窮人和一般人綁來世界上的孩子注定無法自由自在,有也是很看運氣,父母不用考試真可怕
@vivian3169
@vivian3169 11 ай бұрын
@@user-qo2yw3hb1c 是啊… 對我而言,能平安長大至今,我仍感謝自己的父母。雖然小時候沒辦法學那些我想學的,但至少生給我堪用的腦袋。(看看那些吸毒虐嬰的父母,覺得心懷感恩🥲) 未來就只能期盼自己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父母了,希望小時候體驗到的那些相對剝奪感,不要再複製給下一代🥲🥲🥲
@user-qo2yw3hb1c
@user-qo2yw3hb1c 11 ай бұрын
@@vivian3169 個人是覺得你能有養得起小孩一輩子的錢就不用擔心事情了,在這個資本社會有錢就等於有時間有愛有更多機會讓你彌補不小心或沒注意犯下的錯,不至於讓小孩帶著心裡創傷過了好幾年可能沒發現他自己就跑去狗帶了,有錢才能獲得做任何事情的自由,蠻悲哀的,給你一個思考方向,而且如果養不起的話你的小孩還要為了養自己浪費自己的生命只為了讓自己能生存,那生和不生有什麼兩樣,生了你反而煩惱更多,沒錢希望他自立自強,希望他不要被資本社會設下的物質陷阱割韭菜(賭博、稅收就夠煩惱的了還有其他超多的各種收你錢的方法),還要防止在資本主義下他不會被侵蝕導致焦慮不安造成的憂鬱症,唉,簡單一句話,不是有錢人高官幹嘛生呢...你現在都在給資本家打工了,你忍心讓你自己再重複一次嗎甚至更慘嗎(資本主義如果再繼續發展窮人和一般人最先被開刀)?比如你的小孩
@sidchang3754
@sidchang3754 11 ай бұрын
若是可以從學校辦學的特色專業化著手呢?現在學校普遍重三電一工,後段學校的重點科系跟前段學校是高度重疊的,造成前後段學校是明顯的上下層級關係,可能也進一步的造成選校不選系。如果中後段的學校,可以把學校重點科系與前段班的學校錯開,加強培養自己的特色科系,不僅增加自身競爭力,學生也可以有更多的選擇,達到真正的適性選系,也使整個教育系統有更全面的發展,而不是大家擠破頭的往三電一工去做選擇。 我現在就是在德國讀書,由於這裡的學校都有自己的重點發展科系,學生們普遍也是更著重於篩選科系而不是校名,或許這也是台灣教育可以發展的方向之一。但當然這也跟台灣產業結構的嚴重傾斜有關,似乎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希望台灣可以繼續加油~
@evonchenerhu7193
@evonchenerhu7193 11 ай бұрын
葉教授分享的太棒了,馬上追蹤起來😊 感謝頻道的用心🙏
@jerrychen8263
@jerrychen8263 11 ай бұрын
真的很感謝這些可以發現問題、勇於提出問題甚至能提供好的解決方案並改變社會的人 真的 衷心感謝 !!
@gon404
@gon404 11 ай бұрын
我自己是成長過程根本不敢想像未來的志向,因為我覺得人生很痛苦而且自己沒資格去追求(超負面😂)畢業出了社會仍然不敢想像自己要的是什麼,對自己的求學經歷是很冷漠的,似乎把自己脫離出來就可以不用面對的錯覺😅
@user-qo2yw3hb1c
@user-qo2yw3hb1c 11 ай бұрын
去大膽的想,你不敢想只是因為別人不想讓你想,這會動到他的利益,管他是誰,父母一樣不理,別忘了父母是強制把你帶到這個北爛世界的,人生都這麼苦做自己才是最好的,幫有錢人老闆打工什麼的都給我閃邊,老子就是要把痛苦留給自己,不要再把傷害傳承給自己最愛的孩子,要找苦力讓那些有錢人和高官自己花重金找,絕對不讓自己和家人吃苦,有錢人享福
@user-wp5bs9sv9u
@user-wp5bs9sv9u 11 ай бұрын
+1,因為沒錢
@khuang11
@khuang11 11 ай бұрын
學校最好是教一些對於大多數人屬於基本的就好 不要為了賺錢教得很深很多讓費時間與金錢 真正的高深教育留給真有興趣的人來研究學習就好
@user-wk7um9fc7x
@user-wk7um9fc7x 11 ай бұрын
我是現役大學生也是綱99課綱最後一屆剛好遇到疫情;透夠網路查大學資訊填了看起來相較喜歡的科系。 然而進到大學比起學習專業技術來說除了有很多的國文通識跟為了設而設的必修等‘門檻’必須花時間應付,專業必修還是有著落差與業界相較是需要額外的投入時間研究。剛好有機會接到業界的工作,我發現比起學校教的更多是自己在校外學習的技能在工作上派上用場。 同時在學校令我感到驚恐‘ 很多分數剛好進到系上的同學 ’覺得學校教的是足夠的,有上過課就好。我就開始迷茫 欸?我為什麼來上大學,是為了繼續應付文憑需要的學分嗎?我拿到這個文憑卻沒銜接業界的技術,社會會需要你嗎?在網路發達、ai 快數發展的時間點真的需要為了應付學分花個4年綁在學校嗎? 我們在學校除了文憑要學的到底是什麼?大學學歷是必須的嗎? 大一時對此大學生還需要應付學業這件事覺得很訝異,不過我覺得目前大環境就是如此,需要台灣社會意識到問題慢慢改進;)
@snorlaxmunchlax1886
@snorlaxmunchlax1886 11 ай бұрын
我也是108的,我是學資工(我在你眼中可能也是剛好擠上的人),我是真的覺得學校教的真的太少,看到你說的,是真的沒有想到……,可能就是沒有用過,就不知道自己的不足(好像是蘇格拉底說的:我自己其實很無知(正因為自己知道自己的無知才能促使人行動))
@linmike6277
@linmike6277 11 ай бұрын
除此之外找工作還是要看學歷…但大學如你所說沒走提供產業需要的人才…整個死胡同
@user-qo2yw3hb1c
@user-qo2yw3hb1c 11 ай бұрын
別靠別人意識到問題好嗎,你連他是裝傻還是真傻都不知道,靠自己才是最有用的,大事都靠別人那別人都往自己碗裡夾菜夾完了你他媽什麼都沒有了,不要相信那些大人,如果你很值錢他們絕對會把你賣了完全沒有心裡負擔(可能一點點),說白了就是資本社會下誕生的一群沒良心只看錢還特會偽裝的人而已😊
@snorlaxmunchlax1886
@snorlaxmunchlax1886 11 ай бұрын
@@user-qo2yw3hb1c 的確是這樣,但是有些時候沒有注意到癥結點,被人提點才能真的注意到這個問題啊…
@user-qo2yw3hb1c
@user-qo2yw3hb1c 11 ай бұрын
@@snorlaxmunchlax1886 對啊,我為什麼講這些話?就算沒看懂起碼你也有新的思考方向了不是只有少的可憐的選擇了,你會有更多選擇可以選,懂吧?
@useridcn
@useridcn 11 ай бұрын
為什麼學生的作品跟產業脫節?因為學校教育不應只是你公司的人才培育機構。這種覺得學校一定要產出符合你產業需求的心態就是強化“上學=就業準備”的最佳推手,也是讓台灣教育去多元化、去創意的推手。
@chi-chichou3807
@chi-chichou3807 11 ай бұрын
好棒的一集!! 感謝製作分享
@tearagnes
@tearagnes 11 ай бұрын
教育失敗,不是教育的問題而已,而是整個社會人心的問題。人心愛比較,因此必須要有一個公認的標準來評定優勝劣敗;社會資源有限,因此必須透過競爭來決定誰有資格取得資源。試問:不用標準答案的考試,大家會心服口服嗎?一份工作不用競爭不用看學歷就有,那麼這份工作必定是取代性高的,大家安於此嗎?所以,別怪考試扼殺天賦,除非活在世上不用消耗任何資源,否則既然攸關競爭,就是毫無人性的
@Natalie-df8ce
@Natalie-df8ce 3 ай бұрын
認同你所說的,在有限的資源裡我們要懂得節約,不恣意的奢侈浪費,人類必須學習互相幫助遠播愛和平 希望 溝通 互相理解從家人朋友開始做起❤
@TrendFlowInvest
@TrendFlowInvest Ай бұрын
好了啦水軍喔,這世上本來就沒有什麼叫「標準答案的」,還沒發現最大的問題就是倚靠成績評斷一切嗎?你知道國外名校注重的是什麼嗎?倒果為因勒,從幾百年前的科舉制度到現代根本沒多大的進步,知道為什麼?就是為了培養像你一樣幫統治者說話的奴隸
@user-ji4eu6ik9s
@user-ji4eu6ik9s 11 ай бұрын
之前在網路上看到葉老師的教學影片,講的真的很好,生動有趣又淺顯易懂,謝謝老師
@user-tu8pb2vb3e
@user-tu8pb2vb3e 11 ай бұрын
要有好奇心真的很簡單,讀書量減少就好了。那個好奇心的量差超級大。很多有趣事情都是休息日想出來的;平常一直念,想的都是「不要忘了剛剛念到的東西」。
@user-li5hp9nk8v
@user-li5hp9nk8v 10 ай бұрын
教育體制反映的是一個國家的文化跟習慣, 其實最主要的還是家長~~~~~ 像我媽媽自己開英語教室。剛開始也是抱著崇高的理想跟目標, 希望能夠讓學生了解學習英語的樂趣, 並進一步了解歐美文化。結果呢, 國小班就有家長開始反映, 為什麼沒有測驗沒有考試, 如果沒有測驗沒有考試, 我怎麼知道我的孩子程度到哪裡? 國中班/高中班, 即便學生在校英文成績名列前茅, 甚至有學生主動去參加一些可以跟外國人交流的社團, 還是有家長反映, 為什麼不讓學生去考TOEFL, TOEIC跟國際接軌。阿其他補習班都有這些課程, 為什麼你們沒有?? 無論教育體制怎麼改, 1. 考試領導教學, 2. 學費大部分都是家長出的, 3. 金主說話最大聲, 都是不變的定律。
@pk4821
@pk4821 11 ай бұрын
有葉教授就先推起來!!!!!!!!!!!!!!!!!!!!!! 之前有幸去聽葉教授演講,生為學生很羨慕台大學生可以遇到葉教授。 其實一直都覺得自己學生生涯有遇過教學熱忱的老師都很幸運,因為真的會讓學生燃起學科的興趣,不會覺得死板。 很感謝這些熱忱老師,但大環境時代已經讓很多熱忱老師越來越沒有熱忱,被各種考評壓垮,哀!
@kariszheng2134
@kariszheng2134 11 ай бұрын
聽前面15分鐘大概能猜到整部的內容,所以就只對前10分鐘給一些個人回饋 我自己是抱持著比較悲觀的看法 即教育本身是希望透過一系列的教育來讓學習者遵循"大眾的普世價值" (Pour 585
@user-th3hi9ke3e
@user-th3hi9ke3e 11 ай бұрын
講得太好了 感覺很多人不是沒有自己的興趣而是為了應付課業和升學的東西而沒有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 然後只能跟著這個社會的價值觀和體制走
@vogue690
@vogue690 11 ай бұрын
分享我個人經驗,我其實是大三才開始思索自己未來想要什麼,後來才發現自己喜歡實務操作和理論相互驗證這種模式,後來算順利轉到自己有興趣的跑道,就不再猶豫直線衝刺。我覺得有找到自己的志願,先找到自己有熱情的方向,接著義無反顧投入。那除非你是虛無主義⋯⋯⋯就會一直再換。
@yzxi4064
@yzxi4064 11 ай бұрын
感謝七七的內容 收益良多
@evachiu504
@evachiu504 11 ай бұрын
非常認同教授說的,要從國中小學的老師開始,孩子們正在國小,今天談到的教育問題感受很深。
@user-ki3it7oz4e
@user-ki3it7oz4e 11 ай бұрын
台灣從小教育 都會叫我們寫下志願 生涯規劃 有醫生有警察有廚師各行各業 但我不懂 為什麼廚師要學力學 為什麼醫生要學歷史 為什麼警察要學地理 沒有針對自己自願下去延伸 而且套著一樣的模板出貨 最後又用成績 及低薪 抹滅興趣 有錢的可以補習 沒錢的只能做工 資本主義
@user-qo2yw3hb1c
@user-qo2yw3hb1c 11 ай бұрын
哈哈,本質就是批量生產底層員工唄,用各種美好包裝騙小孩和以前的大人,這就是資本最擅長的東西呀,用最美好的幻想做最殘忍的破事,只為了滿足私人揮霍無度無窮無盡的可憐慾望
@52leopard
@52leopard 6 ай бұрын
成年了之後,尤其是出社會好多年了之後,再回頭看大學時期,覺得那麼年輕就要決定主修決定未來要做什麼,當時的心智好像沒那麼成熟,選擇了一個我以為我有興趣的科系,後來發現人生總是一路走一路摸索,以前在學校學了什麼好像沒那麼重要,人就是這樣,有興趣的東西就會不斷地鑽研挖掘,人生路上會一直不斷遇到新的事物,永遠保持好奇心以及開放的心態才是最重要的,不要劃地設限,人生很長有很多個不同的階段,越活會越了解自己。
@liubai2836
@liubai2836 11 ай бұрын
這次的錄音音量有點小 謝謝團隊願意討論教育這一塊的議題
@shufeichen4137
@shufeichen4137 10 ай бұрын
聽完訪談,覺得老師要如何引發學生主動探索這點!真的不容易!未來的路上也會接觸到教學!希望也能帶給學生類似的體驗! 最近聽到很有趣的幾個對話 1.體驗華德福教學繪畫的老師|如何讓學生學會運用?[點、線、面] 先給學生一個想像畫面,你擁有一個農場,你有一道圍籬,在農場裡你可以有一片草原,種花、養牛……等等,在劃出這從空中俯瞰這座農場的樣子。 ↑↑在不知不覺中建立學生對於點線面的概念,以及角度方向的想像,光聽著敘述就學的很有趣!!而非坐在圖學教室給你一個幾何立體圖畫出他的三視圖... 2.在培養藝術為主的幼兒園老師|如何讓小朋友理解資源的有限? 要先在一開始告知並侷限每個小朋友個別擁有的數量?還是每個人材料不同,讓他們去學習交換有限的資源?又或者今天有這些材料,直到某個材料不夠時,去做其他的應對?
@k77aw
@k77aw 11 ай бұрын
未看先留言,台灣教育我個人覺得最缺乏的是交通方面以及尊重和同理心方面,同理心教不了但是一樣可以用理性去理解然後做出和富有同理心的人相同的判斷,而且人類是社會性動物,有同理心的人的人數多於沒有同理心的人,因此任何人都確實應該去學習和理解同理心是如何運作的,沒有同理心不代表對他人不會抱有善意,但是他們缺乏同理心所以表現的方式很容易造成他人誤會,這就是為什麼教育需要教同理心,另外為人父母前也應該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不把孩子的感受當一回事的垃圾家長太多了
@user-qo2yw3hb1c
@user-qo2yw3hb1c 11 ай бұрын
所以父母不用考試是真的超級可怕,根本人販子強行綁架你的
@user-fb7xr6db5s
@user-fb7xr6db5s 11 ай бұрын
這個我很有感~當初在念書的時候都前幾名,後來越念越覺得無趣,但是總是對新奇事物會保持好奇,我個人認為是文化問題,主因是因為我們高層問題,不只窮你口袋,還窮你思考!!
@justintay600
@justintay600 11 ай бұрын
教育已經淪為供養教職的一個體系而已,不是你想學什麼,而是老師想教什麼,這充其量只是為了提供老師工作而已
@Williamwiliam
@Williamwiliam 11 ай бұрын
笑死,你以為當老師很簡單,那你去教看看
@frankchen6160
@frankchen6160 11 ай бұрын
笑死 你不想學就休學啊 老師想教的不是你想學的是你進錯系吧 邏輯錯亂嗎
@xuanyuya3016
@xuanyuya3016 11 ай бұрын
@@Williamwiliam想幫教職說話可以用其他方式,用你現在這個方法真的沒有半點幫助😂
@crunchymusic8963
@crunchymusic8963 11 ай бұрын
@@Williamwiliam 我明白你可能覺得自己的努力被忽視,但我相信他並沒有那個意思。從文字上來看他也完全沒有提到或是影射「當老師很簡單」的這個概念,所以我認為不用急著採取防衛跟反擊的心態去回應,良好的溝通才能促進意見不同的雙方進行交流唷~
@jerrykao2205
@jerrykao2205 11 ай бұрын
​@@Williamwiliam沒必要嘴巴髒成這樣吧,理性討論有什麼不好
@Ran_0610
@Ran_0610 11 ай бұрын
當台灣教育不斷灌輸小孩,把學習=工作技能=有一個好的工作=有錢有車有房=成功的人生。我想不管是誰,對於這種學習利益化,都會感到高度的厭惡。 學習是為了讓自己開心、愉悅,成為一個擁有自我思想的人,你可以單單只是因為喜歡、好奇,而去探索某個領域的未知,絕不是"為了什麼而用、而學習""為了找一個工作"之類的狗屁。學了不用,也可以,也很好!
@danashen-iv4ob
@danashen-iv4ob 11 ай бұрын
而且不管喜歡不喜歡 若想要符合家長或是社會的期待 就多半得照做 這期間其實是在訓練"服從"(不管你喜不喜歡) 所以有不少其實跟學歷無關 只要不是文盲就能從事的工作 還是挺喜歡找大學畢業而非 高中高職畢業的 因為人家能撐到大學畢業 就是更"聽話"
@useridcn
@useridcn 11 ай бұрын
我覺得要分清楚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在灌輸這種觀念,感覺更多的是家庭。
@user-qo2yw3hb1c
@user-qo2yw3hb1c 11 ай бұрын
這是一個資本世界,但也不適合現在了,要靠我們自己改變
@user-qo2yw3hb1c
@user-qo2yw3hb1c 11 ай бұрын
​​​@@danashen-iv4ob奴隸(可以換成人礦)就應該好好聽話,不准思考我不想你思考的東西!--by政府和有錢人
@leozz4082
@leozz4082 11 ай бұрын
我是淡江大學資訊傳播系畢業的學生,中間有一段講到數位廣告投放人才的部分讓我非常有感,我們系上是有請過這類的業師來幫我們上課的,但是僅限於對非常小的一群人,又因為僅有一堂課內容也不到非常深入,當初就覺得非常可惜,想要更深入了解卻沒有更多課程可以聽
@sodawu3664
@sodawu3664 11 ай бұрын
台灣貧富差距很大。探索與好奇真的是有錢人的權利。不是每個人的父母都跟唐鳳父母一樣。
@DEREK0313
@DEREK0313 11 ай бұрын
窮>不准小孩胡思亂想>小孩好奇心被扼殺>讀不喜歡的科系>做沒興趣的工作>工作表現平庸>窮(無限輪迴) 窮人不能翻身不是錢的問題,一切都是被想法牽制
@batty942sabena
@batty942sabena 11 ай бұрын
真的,有錢的小孩就算學測考不好,直接花錢塞出國讓他發展興趣就好了🙂
@yen4669
@yen4669 10 ай бұрын
這倒是!沒辦法,這是命中注定的@@batty942sabena
@a2011521
@a2011521 11 ай бұрын
學歷終究只是張紙,這是大學教授講過的 當時覺得這教授瘋了 開始工作後能體會他說的話了
@user-dg9do4gd9c
@user-dg9do4gd9c 11 ай бұрын
85% 的人在工作中完全用不到以前所學的任何東西,除了九九乘法
@user-qo2yw3hb1c
@user-qo2yw3hb1c 11 ай бұрын
培養人礦和聽話的奴隸囉~
@kylelee9369
@kylelee9369 11 ай бұрын
目前的學校教育勢必未來會更弱勢 未來的趨勢肯定是自學派大於學校派系 未來線上教育的普及學生可以從線上取得更多資訊跟知識 尤其是自己有興趣的那一塊
@Dididada997
@Dididada997 5 ай бұрын
我現在在美國大學補修學分,我現在的任何一堂課都比我以前在台灣讀大學時學得要深入。 舉例來說美國歷史只有兩百多年應該很簡單,考試還可以open book,可是考題都是課本上找不到的,完全沒有死背的問題。課堂討論是看一個有關宗教如何影響美國人民思維的課外影片,老師要求的不是千篇一律的正確答案,而是經過critical thinking 和self-reflection 提出很合理的見解。成績要pass不難,要高分就要做很多研究才行。不像台灣歷史教育只會要求死背一堆名詞,考完試後就忘光了。 我的二兒子以前在台灣讀小二時每天寫功課花三小時,國字只要寫超出格子就被要求重寫,搞得他抗拒上學,他的求知欲完全磨滅,只能往電玩遊戲裡找自信,現在在美國讀高中,也在老師輔導下步入正軌,台灣的教育就是在抹殺一個青少年身為人的求知慾與動機。 我的小兒子沒有在台灣讀過小學就來美國了,在美國讀小學很快樂,功課只有一張數學題還有按照自己興趣從學校的電腦書庫裡選一本書,回答幾個問題,那個書庫是加州教育免費的,有一萬多本,還有漫畫書。我們學區華人比例不算高,據說亞裔比例高的學區家長會要求老師多出功課,但是我覺得他每天讀的那本書長期累積下來也是很爆炸性的知識累積。 他現在小四,KZfaq 都在看一些知識型的影片,有高中物理數學才教的東西,沒人強迫他,我從來沒看過他背單字,但是他的單字量累積應該不小。 台灣的教育問題是老師家長也偏愛那些成績好會讀書的孩子,那成績不好的都被看成魯蛇,只能當最不被尊重的藍領階級,其實藍領也有專業性,要不然老師家的冷氣誰安裝?
@user-nw7xo3wx9e
@user-nw7xo3wx9e 2 ай бұрын
感謝這次深度訪談分享能用不同的形式談論教育的各種可能性,五感經驗真的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基礎,聽說讀寫也是很重要的生活教育💯
@user-ef7qn6ze7m
@user-ef7qn6ze7m 11 ай бұрын
會認為大學跟產業脫節的人 這個想法本身就是錯的 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欸 大學主要是做學術研究 真正要改的部分就是集中資源把剩下沒屁用的大學廢掉或降級 高職也要跟大學一起改變 可以透過私人企業把高職變為職業訓練所這種方式 不然高職就失去意義了 總結就是讓大學專心做學術研究 產業接軌的部分留在高職做就好 但我相信這改變的機率比中共打過來還低
@user-qo2yw3hb1c
@user-qo2yw3hb1c 11 ай бұрын
大家一起做就會改變,不過在那之前先把政府換成新的並制定條款制約並翻新腐敗官僚
@hankchang3722
@hankchang3722 11 ай бұрын
寧可把臺灣的大學當職業訓練所也不要當學術研究中心,政府把資金放到學術研究根本是浪費資源的作法,因為臺灣國家的體量就不適合搞科學研究。
@user-oy5lh1tw9c
@user-oy5lh1tw9c 11 ай бұрын
其實我覺得跟任何政黨或是誰當選都無關!重點在「父母」的觀念態度。
@user-nm2gx6hx6b
@user-nm2gx6hx6b 10 ай бұрын
你這種人就是既得利益者。
@msber1011
@msber1011 11 ай бұрын
感恩台灣有這麼優秀的老師!
@AngusLJZ
@AngusLJZ 11 ай бұрын
國小要先修,國中拼資優; 高中衝學測,大學變垃圾。 逃避考碩士,畢業等年資~ 人才變庸才,躺平不意外! 嬰兒潮世代、經濟起飛的那些受益者,認為年輕人不努力,但如果連努力的方向都沒有(甚至被奪走),走到後面變得渾渾噩噩,加上資源都被霸佔(階級固化),未來連想都不敢想了😂 不過現代人不夠積極也是事實,被各種娛樂迷了心神也是年輕人的缺點。 以我個人觀點,我們政府還是要在教育(應該說政策文化)上進行改變: 1.學以致用 要學“跟得上業界”的課程,也要創造“用人”的環境 (並非把人當人力,而是當成人才使用,必須讓勞資關係更合理) 2.有遠見的政策 現在的政策就是大灑幣買票,如同影片說的,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我們政府有做長遠規劃? 舉個例子:20年前,當時在永和豆漿的幾個大咖,拍板定案了台灣要走矽半導體,讓台灣現在成為半導體王國。 但現在對於其他產業,我們不就是擺爛: 傳產走不出來?補助大企業自動化,花費大量預算補助能源(亞洲最低價),但真正補助到的是人民還是企業? 我們需要的是長遠的規劃,而不是補助補助再補助 至於其他的就不談了,反正我猜測台灣未來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一樣的招數能上位,持續的擺爛能連任
@darknessRiven
@darknessRiven 11 ай бұрын
我自己給兒子的教育是 品德優先,其他看她興趣, 目前教育都跟社會脫節,
@mercuryooi968
@mercuryooi968 4 ай бұрын
感謝您為教育的努力及分享
@user-et5qd4dp9x
@user-et5qd4dp9x 11 ай бұрын
謝謝!你們的努力
@yamaha0604
@yamaha0604 Ай бұрын
葉老師真誠實,希望改革順利
@misspelling555
@misspelling555 11 ай бұрын
超同意呀,考大學到現在還在考那些古人在考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這些東西,職場有用嗎?大學一堆科系也早就該轉型了!為什麼歐美系國家看起來比較輕鬆,卻又保有競爭力?就是因為他們教育體制是有效率的學習呀!適性發展去學職場有用的,而不是背一堆不知道要幹嘛東西
@user-qo2yw3hb1c
@user-qo2yw3hb1c 11 ай бұрын
培養不會用腦但會做事的機器人唄,指哪打哪
@svpotato
@svpotato 8 ай бұрын
要技職體系為什麼不讓學生去高職?畢業以後直接去工作就好了,幹嘛唸大學🤷🏻‍♀️
@chuenjin9755
@chuenjin9755 7 ай бұрын
學習,像武俠練武功,分為心法和招式;出社會後,我覺得大學教育對我影響的是心法,讓我出社會二十多年,還能保有工作的熱忱,至於工作上需要增進的技能,我自己又花錢去學,或是自己看書、看影片自學!重要的是,對自己有期待,就會保有學習的熱忱和好奇心!自己要有自學能力,才能跟上時代!
@ibbies7061
@ibbies7061 10 ай бұрын
好感動
@user-hb2gl7ky1g
@user-hb2gl7ky1g 11 ай бұрын
個人覺得心靈成長在高中也沒有顧到🙃,其實很多人在高職學校有很多陰影,然後自己的天賦被限制住了,這樣不行那樣也不行限制性想法我覺得不太好,所以需要很多時間去探討自己的內在目標才對,而不是一直照做教學☹️。
@karaage2418
@karaage2418 11 ай бұрын
可悲, 這些都是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聰明人的感想, 在求學的路上還有一堆被傳統思維蒙蔽了雙眼的悲劇繼續被失敗的教育制度剝削
@user-qo2yw3hb1c
@user-qo2yw3hb1c 11 ай бұрын
對啊,因為制定這個腐敗規則的就是先想到會這樣,所以才加了這些破規則,我們就是要大聲吼給他看他們才知道怕,不然蒙混過去就好了嘛~
@sezuki9756
@sezuki9756 10 ай бұрын
我覺得 先把台灣社會 目前 一定要讀大學 這件事先 打破
@user-wj1ex5fz4r
@user-wj1ex5fz4r 7 ай бұрын
葉教授真的好偉大,教育理念真的很棒,台灣小孩有救了
@user-zx3vv3ly5i
@user-zx3vv3ly5i 10 ай бұрын
認同學習不免強,誘發出學習的心與態度,讓學習不再是痛苦的折磨才是健全的學習方式,期待葉教授能影響更多的孩子,從根本解決台灣人才荒的問題
@yuwei9144
@yuwei9144 8 ай бұрын
即便學習動機再強大,我們屏東的學生根本就沒什麼資源能使用,在這種貧乏的環境下還要往外跑需要有很大的勇氣,北部的學生手邊都是資源,卻不懂得珍惜😢
@user-ex6kn6cc3c
@user-ex6kn6cc3c 10 ай бұрын
很棒的議題,深入核心。建議加字幕,感謝!
@wanru1213
@wanru1213 11 ай бұрын
不管是「有興趣」或「沒興趣」的科系,進入後都會發現沒興趣的東西、也會發現有興趣的東西;管他有沒有興趣,沒勇氣轉系,不允許轉系,都可以,轉來轉去,反正都有討厭的東西在等你,既來之則安之,「好好學習培養技能足以賺錢」,等到發現夢想發現興趣的那天,有錢就能自己支持自己的夢想,追求夢想不用看爸媽的臉色,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沒差,但我知道「我一定要吃飯」,所以必須要有「錢」買食物,那就...好好上你討厭的課吧!課程好貴的,有人出錢來讓我培養技能,好好上課總是「賺的」,課程有沒有用?管他的,都來學校了,上課就是了,上課增廣見聞,總是賺的,至少要糊口飯咩;「既來之則安之」高職的老師告訴我的,沒興趣沒關係,純粹培養技能,也確實挺有效的!現在,有錢了、夢想也實現了...
@wanru1213
@wanru1213 11 ай бұрын
@@123nice3 轉飯錢給父母,他們就會自己去吃飯了。不夠吃,就說自己也不夠吃,不如換他們轉錢。看要選擇會轉錢的,還是要選擇啃老的。這樣他們就不會勒,還會乖乖自己去吃飯了。
@1f8vadler31
@1f8vadler31 11 күн бұрын
這集收穫很多,聽故事跟教授一起震撼,然後反思,再震撼❤
@caesardoge
@caesardoge 11 ай бұрын
如果我以後有小孩,我一定會跟他說好好去探索未來的興趣,就算這門興趣不能當飯吃,也不要跟我一樣為了生活而放棄,未來的問題我會解決
@1f8vadler31
@1f8vadler31 11 күн бұрын
教授的一生:震撼>排毒>創業>震撼>實踐
@williamgoldhuang
@williamgoldhuang 11 ай бұрын
謝謝你們
@wanqianwen1140
@wanqianwen1140 11 ай бұрын
這集太好看了 謝謝志祺做的這集內容採訪 看完好感動
@Sam-tb2ne
@Sam-tb2ne 11 ай бұрын
聽完之後也太感動了吧…..
@user-fk6uf9yv9g
@user-fk6uf9yv9g 11 ай бұрын
雖然老師講的很好,但我覺得台灣還有一個問題影響升學方式,就是台灣本身的產業結構,很多高附加價值的工作在國外已有成熟的企業與職位與專業能力的考核,讓有這方面興趣的小孩可以更早就知道努力的過程如何調整,但台灣很多新興的高附加價值產業都在剛起步階段,台灣卻教育這麼多小孩往這方向走,卻沒想到這些產業都未成熟,一旦踏入社會,很快就會面對社會需求大的工作剛好不是你有興趣的,而你有興趣的這個社會需求目前並不大,也許更需要你去創業並協助市場創造新的需求。 我倒是覺得隨著年紀愈大,學校也要讓學生多認清台灣市場結構還是有很大的必要,這一點感覺高中老師到大學老師能給的資訊確實很少,我也覺得如果不考慮考好學校,單純選擇自己所愛的科系,但是對這些科系是在充滿粉紅泡泡下追求夢想去專研學習,最後出社會也還是會被現實打敗的。
@user-de4lk5lo3j
@user-de4lk5lo3j Ай бұрын
敎授說的真好呀,我16歲就去打工了,因為讀書跟我是平形的世界😂現在的我每天都好開心快樂的生活😊
@youci617
@youci617 7 ай бұрын
聽內容聽得很感動,看留言看的很絕望 不喜歡就轉系阿、本來就不是每個人都能讀到自己歡的科系、找出自己喜歡什麼是自己的責任,也出現那種為什麼他們不成器卻要怪到環境,為甚麼不對自己負責任,等等的留言 這其實就是很傳統的長大就會懂系列,也是倖存者偏差 你或許在成長時也是經歷一樣的事情,或是你身邊的人也是這樣,最後你們幸運地尋找到了自己所好,或著更乾脆的,你們就剛好能適應這樣的教育 所以你們就忽視其他人,我都可以你為什麼不行,一定是你不夠好,不想為自己負責任,只想要別人幫你做好 我們想要的教育是學生想要魚,它給學生釣竿讓他學習釣魚,並不是直接給他魚 現在的教育是學生想要釣魚,它叫學生要先學好方程式,讀個詩經,先考一下英文L3~L5,最後 阿 我一開始有說完成後要給你魚嗎? 沒有吧 你想要釣你要自己去學阿 我真心不懂為什麼會把大學讀什麼,出社會大概率也不會走同一行視為理所當然 或許你的錢都是天上掉下來的,或是你可以活上百歲,但我不行 抱歉 你可以說現在社會就是這樣,的確這是事實,但絕對不能認為這是對的,更不要幫它找理由
@user-wj4mm2ov2h
@user-wj4mm2ov2h Ай бұрын
81年生,當時的教育真的是你所有科目都要高分,分數到幾分讀哪所學校,完全不會去探索為什麼要讀這間讀那間,下課後去上補習班,說實在,我當時升學的知識跟程度都是補習班衝出來的,我那時真的很懷疑,那我乾脆去上補習班就好了,我還去學校幹嘛?然後哪個科目含金量高,家長就會一窩蜂把小孩往那裡送,有的還直接幫小孩填志願哩,結果他們沒想到的是,這些小孩出社會後,早就風水輪流轉,此時早已不是當時熱門科目的天下,結果一堆學生一出社會頓時不知道要幹嘛?導致一堆不是往公務員堆裡擠,就是讀A出來做B做C
@percychen283fy
@percychen283fy 11 ай бұрын
我在學校教醫護專業科目,學生上課普遍都是認真聽講,因為認真聽課比回家自己看書看資料輕鬆。 所以學生對待科目是否實用的判斷會影響學生自己的學習態度
@user-sl9vo7mu7c
@user-sl9vo7mu7c 6 ай бұрын
非常有感,今年9月在馬祖打工換宿遇到一位剛考上台大園藝系然後休學一年,透過打工換宿到處闖盪體驗人生,尋找人生目標的美眉,我很肯定也鼓勵她放下對於學歷的執著,就像葉教授說的,如果你的喜歡的工作是送優步,何不好好在此路上專研,學校應該是有想要精進甚麼再去的地方。
@chiahuaw
@chiahuaw 11 ай бұрын
我覺得是這個世界(環境)要求的人才不一樣了,所以不能不去處理「好奇心」的問題,因此不能用過往的教學方式(包含體制)。並不是以前是錯的,是世界不一樣了。
強者我朋友 - 博恩教你怎麼當雞掰人|EP004 志祺七七 Podcast
50:43
터키아이스크림🇹🇷🍦Turkish ice cream #funny #shorts
00:26
Byungari 병아리언니
Рет қаралды 27 МЛН
버블티로 체감되는 요즘 물가
00:16
진영민yeongmin
Рет қаралды 88 МЛН
OMG😳 #tiktok #shorts #potapova_blog
00:58
Potapova_blog
Рет қаралды 3,9 МЛН
生命覺擇青年系列講座|創新教育及翻轉教室代言人-葉丙成
2:37:51
터키아이스크림🇹🇷🍦Turkish ice cream #funny #shorts
00:26
Byungari 병아리언니
Рет қаралды 27 МЛ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