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7|杜蒙:和玻璃打交道的14年,我越来越感受到了它的感性|格致SELF

  Рет қаралды 64

SELF

SELF

2 ай бұрын

欢迎订阅我的频道,bit.ly/3tnM6wI ,佛系上新😊
杜蒙·玻璃故事
和玻璃打交道的14年,我越来越感受到了它的感性
这种炽热和冰冷的转换,在我看来别有诗意
记忆,在人生长流中不断被生活空间的转换所模糊,然而那些重要的残断印象,却也小心翼翼地被保存下来。我想以玻璃为媒介去捕捉这样的瞬间,以叙事的形式纪录下一个个故事。努力去将余下的碎片编织起来,还给它应属于自己的安宁。当玻璃退火之后从石膏中取出,它的表面留有一种经受过时间与温度历炼后褪去的温和感。时而柔软、时而脆弱,却坚韧地存在在自然界之中。光线透过玻璃折射出来,就像是凝固的瞬间与封存的记忆再次被唤醒。也算是我对自己,对周围的人,环境,以及我所经历过的生活的一种真诚的回馈。
玻璃,这种既柔软又锋利的材料,在艺术家杜蒙的手里变换出多样的形态。在她的手里,玻璃可以是一本书、一双鞋、一对水杯,当阳光穿透她的玻璃作品,她甚至看见了关于时光的记忆…
演讲者:杜蒙 艺术家
演讲时间:2024年3月8日 格致论道2024女性专场:她的光旅
有很多反义词可以同时用来形容玻璃,它可以既柔软又锋利,可以既脆弱又坚韧。
大家好,我是杜蒙,一名艺术家。今天非常荣幸能够来到这里,跟大家分享我的作品和一些创作经历。
我跟玻璃这个材料打交道大概14年了。本科期间我的专业是视觉传达,这是我大四毕业展上的一张照片,当时,我用蜡板油印机印了一套书。这面展墙上展出的其实是一些失败过程,但是通过这样的试错,我也发现,比起整天对着电脑做图,我更喜欢这种实践。
“热火朝天”地做玻璃
2008年,我跟我的导师还有同学们一起去美国参加平面设计师大会,那是我第一次在展厅里面看到艺术家用玻璃做创作。
我记得我第一次走进展厅的时候就觉得好神奇,特别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做的。在那之后,我查阅了很多资料,接着就申请了玻璃专业作为我研究生阶段的专业方向。
尽管我已经有了一些心理准备,但当我第一次走进吹制工作室的时候,还是觉得很震撼。工作室里有一个熔炉,里面还有坩锅。打开炉门之后就可以看见坩埚里的橙红色的玻璃溶液,炉口的热浪扑面而来。我的同学们也都在字面意义上“热火朝天”地吹玻璃,只有我什么都不会干,只能杵在那,显得格格不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逐渐习惯了要怎么跟这些高温设备打交道。
左边是一个用来反复加热玻璃的重热炉,它的运行温度在1000℃以上。中间是手持设备,我们通过控制火焰的大小就可以对玻璃局部加热。右边是窑炉,烧制模具的时候,它的工作温度也非常高。
大家别看我在照片里面笑得很开心,但其实每天回到宿舍,我都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天的毒打。
切换到这种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以后,我的身体首先吃不消,再加上上手也比别人慢,所以经常要花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去完成一件事,在这个过程中也难免会受伤。总之,它跟我一开始想象的那种窗明几净、到处都是色彩斑斓的透明玻璃的场景,差距实在有点大。
玻璃最大的特点就是易碎。我在工作的时候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努力了半天,好不容易快完成了,结果它突然掉到地上,摔得稀碎。经历次数多了以后,我的心态都得到了锻炼,碎了就“碎碎平安”,尽量保持情绪稳定,从头再来一遍。
好在我在铸造玻璃工作室里面找到了一些平衡。铸造工作室最大的优点就是所有的材料、工具都可以用手触摸,这对新手来说特别友好。尽管铸造工艺的流程很长,需要很多耐心,但是我会觉得,终于可以在这个地方踏踏实实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做一些尝试了。
这个就是我们的铸造工作室,里面有很多台窑,每一台窑的“脾气”也都不太一样。作品在窑板上摆放的位置不同,也会对最后的烧制结果产生一定影响。我也是花了一些时间,才慢慢摸清楚它们的特点。
这个是我人生中烧出来的第一块玻璃,特别有纪念意义。但大家能看到,上面有很多褶皱,还有雾面的效果,其实这些是因为我当时打磨得很不到位。
那时我为了能赶上第二天的作品讲评,头一天磨玻璃磨到凌晨4点,当时整个人都不好了,特别崩溃。让我更崩溃的是,我在某个瞬间突然发现上面全是划痕,而那个时候已经来不及重新做了。
于是第二天,我只好硬着头皮带着两件半成品和一摞草图去参加了我的第一次作品讲评。这个作品就摆在我同学那些完成度很高的作品旁边,显得很潦草。当时我的内心很失落,因为觉得我跟别人的差距是肉眼可见的巨大。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处在脑子跟手脱节的状态中,有想法但是做不出来。那种感觉非常难受,也很痛苦。
后来我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于是就给自己定了一个Deadline(最后期限)。到了第一学年的期末,我到底能不能做出来一个稍微像样一点的东西?如果还是不行,那我可能不适合这个专业。
后来到了期末,我就烧了几件这样的站立人像作品。当时的出发点特别简单,我就是想通过它们来表达我这一年的内心感触。期末展览的时候,我的作品受到了很多人的好评,我的教授也给我写了一封长长的邮件,特别感人。正是因为受到了大家的鼓励,我才没有“跑路”,而是留在了玻璃专业,直到今天。
后来,我基本上就在铸造工作室里面完成了大部分的毕业创作。那时候我很想念北京的生活,于是就做了一组跟我童年记忆相关的作品。这是那时我拿我的一双小白鞋翻模的过程。
这是它变成一双玻璃鞋以后的样子。我非常喜欢铸造玻璃从石膏里面脱出来以后的这种半透明质感,有点介于真实和虚幻之间。它既复刻了原始物品的样子,同时又变成了透明的材质,可以让光很温柔地从中穿过,这就给了我很多关于人、时间、记忆还有物品的联想,这些联想也一直延续在我之后的创作之中。
找寻创作的更多可能
毕业以后,我很荣幸地留校了,我们学校的设备条件特别好。但是从那时开始,我就有了一些紧迫感,因为我知道我总有一天要离开这儿。当我失去这么好的条件时,要如何保持创作的状态呢?
那时候我很喜欢逛二手市集、旧货市场,经常淘一些有的没的,带回工作室瞎捣鼓。我买了很多旧镜框,然后把原始的照片和画作都置换成了一面面镜子,并且在镜面上雕刻了很多我关于日常场景的想象。
这可能是我第一次在不借助任何设备的情况下用玻璃进行创作,我觉得这么转换一下思路也挺好的,很放松。它让我意识到,不必特别执着于设备的好坏,也不必过度追求技术的难度,从作品的内容出发,找到最适合的表达方式就很好了。
后来我也尝试着用丝网印刷、绘画、茶染、雕刻等等不同的方式,去探索玻璃更丰富的表达语言。
比如这件作品中,我在玻璃背板做了磨砂的处理,然后又在上面用铅笔画画,同时茶染,留下茶水的痕迹。黑色的这个图案是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将高温釉转印到平板玻璃上,然后将两层玻璃叠烧制成的,所以大家看到的图像是不同层面上的。这也是透明玻璃非常有魅力的一个点。
在我30岁的时候,我决定离开学校去探索更多可能。
接下来的几年中,我申请了很多驻留项目,去教课、去工厂,去参加业内研讨会等等。我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去了很多以前没有听说过的地方,见了很多形形色色的人。
玻璃似乎一直带着我探索这个世界,而这些旅行经历也变成了我作品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比如在日本驻留的时候,语言障碍和对工作室的不熟悉
👇🏽歡迎嘗試我頻道裡的其他影片👇🏽
通信: • 通信
人工智能: • AI·人工智能
航天: • 航天
宇宙: • 宇宙
教育: • 教育
少年中国: • 少年中国
植物: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生物: • 生物
心理: • 心理
医学: • 医学
生态: • 医学
环境: • 环境
药学: • 药学
数学: • 数学
物理: • 物理
化学: • 化学
艺术: • 艺术
摄影: • 摄影
传媒: • 传媒
考古: • 考古
恐龙: • 恐龙
地震: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诺贝尔奖: • 诺贝尔奖
工程: • 工程
音乐: • 音乐
建筑: • 建筑
能源: • 能源
#中科院
#格致论道
#科学
#科普
#知识
#知识科普
#格致論道
#科學
#知識
#知識科普
#教育
#self

Пікірлер
数学老师不讲的微积分:1. 微分是什么?
13:56
ITI学院
Рет қаралды 3,2 М.
THEY made a RAINBOW M&M 🤩😳 LeoNata family #shorts
00:49
LeoNata Family
Рет қаралды 30 МЛН
Wait for the last one! 👀
00:28
Josh Horton
Рет қаралды 147 МЛН
LOVE LETTER - POPPY PLAYTIME CHAPTER 3 | GH'S ANIMATION
00:15
指尖上的传承 第五集 玉雕(jade carving)| CCTV纪录
24:29
THEY made a RAINBOW M&M 🤩😳 LeoNata family #shorts
00:49
LeoNata Family
Рет қаралды 30 МЛ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