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王菲居士 讀誦

  Рет қаралды 172,388

星彧國際

星彧國際

3 жыл бұрын

Пікірлер: 40
@sauwahfung9176
@sauwahfung9176 Жыл бұрын
我覺得是能夠非常好感恩老師是能夠誦讀金剛波般波羅密多心經。我覺得老師是讀開經句子。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曹遇,我今見聞得受遲,願解如來真實易。我覺得依篇金剛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是能夠講關於四相。我相、壽者相、人相、眾生相。我覺得依篇金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能夠幫助大家能夠消除葉障。我覺得依篇金剛波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能夠幫助大家能夠消除新冠肺炎病毒是能夠沒有。我覺得依篇金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能夠幫助大家能夠消除三災百難。我覺得依篇金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能夠保佑大家身體健康、平平安安、出入平安、福慧增長。我覺得依篇金剛般若波羅蜜心經是能夠講關於六根和六塵、六根是眼、耳、口、鼻、舌、身、意。六塵是無色聲香味觸法。我覺得依篇金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經文是教大家做人的道理。我覺得依篇金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經文是能夠非常好有意思的。我覺得依篇金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非常是最好的。我覺得依篇金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能夠幫助大家迴向功德、功德圓滿。功德無量🙏多謝分享一下。我都值得欣賞和讚賞的。我覺得是非常好感恩的。👍👍👍👍👍👍👍👍👍👍👍👍👍👍🏳️‍⚧️🏳️‍⚧️👍👍👍👍👍👍👍👍👍👍👍👍👍👍👍👍👍👍👍🏳️‍⚧️👍👍👍🏳️‍⚧️🏳️‍⚧️🏳️‍⚧️🏳️‍⚧️🏳️‍⚧️🏳️‍⚧️🏳️‍⚧️🏳️‍⚧️🏳️‍⚧️🏳️‍⚧️🏳️‍⚧️🏳️‍⚧️👍👍👍👍👍👍👍👍👍👍👍👍🏳️‍⚧️👍👍👍🏳️‍⚧️🏳️‍⚧️🏳️‍⚧️🏳️‍⚧️🏳️‍⚧️🏳️‍⚧️🏳️‍⚧️🏳️‍⚧️🏳️‍⚧️🏳️‍⚧️🏳️‍⚧️🏳️‍⚧️🏳️‍⚧️🏳️‍⚧️🏳️‍⚧️🏳️‍⚧️🏳️‍⚧️🏳️‍⚧️🏳️‍⚧️🏳️‍⚧️🏳️‍⚧️👍👍👍❤️❤️❤️❤️❤️❤️❤️❤️❤️❤️❤️❤️❤️❤️❤️❤️❤️❤️❤️❤️❤️❤️💚💚💚❤️💚💚💚💚💚💚💚💚💚💚💚💚💚🏳️‍⚧️🏳️‍⚧️🏳️‍⚧️🏳️‍⚧️🏳️‍⚧️🏳️‍⚧️🏳️‍⚧️🏳️‍⚧️🏳️‍⚧️🏳️‍⚧️🏳️‍⚧️🏳️‍⚧️🏳️‍⚧️🏳️‍⚧️🏳️‍⚧️🏳️‍⚧️🏳️‍⚧️💚🏳️‍⚧️💚💚❤️❤️💚💚💚💚💚💚💚💚💚💚💚💚💚💚🏳️‍⚧️💚🏳️‍⚧️🏳️‍⚧️💚💚💚💚🏳️‍⚧️💚🏳️‍⚧️🏳️‍⚧️🏳️‍⚧️🏳️‍⚧️🏳️‍⚧️🏳️‍⚧️🏳️‍⚧️🏳️‍⚧️💚💚💚💚❤️❤️💚💚💚💚💚💚💚💚🏁💚💚🏳️‍⚧️🏳️‍⚧️🏳️‍⚧️🈚️🈚️🈚️🈚️🈚️🈚️🈚️🏳️‍⚧️🈚️
@user-ig8fn5pn4m
@user-ig8fn5pn4m 10 ай бұрын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大乘經典,衪講的不只是萬法皆空而已,重要的是在講我們本來的面目,真心如來藏。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不能見如來」是講,要見我們的自性如來藏,就要離色聲香味觸法才能見,也就是要離,見聞覺知心才能證得,禪宗所說的,離心、意、識,參。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前三句是講一切法空相,第四句「應作如是觀」也是講我們的自性如來藏,不然就成了斷滅空。 「應作如是觀」 就是第二般若時 轉入第三方廣唯識時的內涵。 (很多人都解釋錯誤) 所以達摩祖師以唯識系的《入愣伽經》作為開悟的標地,表示離佛陀越近,法越濃純。 《入楞伽經》卷九云: 世諦一切有, 第一義諦無, 而實體無相, 是第一義諦。 見於虛妄法, 是故說世諦, 因於言語生, 無如是實體。 略釋:「佛法中之世俗諦,是說三界一切法有生住異滅等種種三界有的法相,第一義諦則非三界有的法相,祂是無相的法界本體,此真實而無相的涅槃實體即是第一義諦。世間人唯見三界有的種種虛妄法相的存在,因此為他們開示演說佛法中的世俗諦,世俗諦也就是因為此文字語言的施設而有,無有像是第一義諦之涅槃本際一樣的實體自性存在。」佛弟子解釋佛法,不能像斷滅者那樣妄說,將「第一義諦無」斷句取義解釋為無有第一義諦的意思,因為這樣解釋的話,則接下來的「而實體無相,是第一義諦」就會說不通;並且以下一句「無如是實體」的世俗諦義開示來相比對,即能顯見應有「有如是實體,是第一義諦」的意義蘊含其中。所以,此段經文也沒有像斷滅者們妄說的「無有法界實相實體」之意涵。 大乘起信論云 二者聞修多羅說。世間諸法。畢竟體空。乃至涅槃真如之法。亦畢竟空。本來自空。離一切相。以不知為破著故。即謂真如涅槃之性。唯是其空。云何對治。明真如法身自體不空具足無量性功德故。 這是破:認為真如涅槃是斷滅空:「認為緣起性空是究竟」。因為有些人不明了世間法、出世間法都是假名,並不是真實,卻認為是實有,所以才說畢竟體空,以破他們的執著。聽的人不知這是破著的語言,就執著語言妄計真如涅槃是斷滅空。如何對治呢?說明真如法身自體不空,因為具足無量性功德的關係。 (第六意識是斷滅空) 學佛就是要證得第八識如來藏心,而這個如來藏心是要離見、聞、覺、知,才能證得;是故禪宗祖師教人參禪曰:離心、意、識,參;也就是《楞嚴經》二十五種圓通法門所修。 阿難!汝性沉淪, 不悟汝之見、聞、覺、知,本如來藏 ,汝當觀此,見、聞、覺、知,為生為滅?為同為異?為非生滅?為非同異?汝曾不知,如來藏中,性見覺明,覺精明見,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佛言:「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馬鳴菩薩以止觀證得第八識如來藏的方法如下: 《大乘起信論》 若修止者。住於靜處。端坐正意。不依氣息。不依形色。不依於空。不依地水火風。乃至不依見聞覺知。一切諸想。隨念皆除。亦遣除想。以一切法。本來無想。念念不生。念念不滅。亦不得隨心外念境界後以心除心。心若馳散。即當攝來住於正念。是正念者。當知唯心。無外境界。即復此心亦無自相。念念不可得。 這是廣明修習止觀的歷程,而修心入定的方法,在這當中也完全指示的很清楚。「住於靜處」就是遠離外緣熱鬧的地方。天台小止觀有說到:想修學入定,要先學習調和身、心、息。文中所說的「端坐」,就是「調身」,身體不俯下、不仰上,所以說「端坐」。「正意」就是「調心」,不昏沈、不掉舉,寂照現前,所以說「正意」。 但是這裡所說的修止觀的方法是:不依氣息,因此不調息,不依氣息形色,這是離自身;不依虛空四大,是離外在的世界;不依見聞覺知,則是離心意識。所以古大德在教人參禪時都說:於内,要沒有身心之見,於外,也沒有世界之相,只須離心意識去參,要超越凡聖的方法去學,要遠離妄想境界的企求,因此這裡都說「不依」,也就是「脫離」的意思。 「一切諸想」至「念念不滅」這五句,正是用心的方法。一切眾生,迷失了本有的真心,一向以來都是用妄想心在做事,因此現在要修習,最重要的就是去除念想。所以《楞伽經》中說:「從上諸聖轉相傳授妄想無性」這一句話,是最為明白切要。 問:妄想無性,要如何除呢? 答:「一切諸想,隨念皆除。」意思就是說:這一念乃是直心正念真如之念。現在用心,只要提起這一念為主,再沒有第二念,以這一念的觀照之力,若見妄想一起,就隨即一念照破,當下消滅,更不容其相續,這也就是永嘉禪師所謂的「斷相續心」,參禪的要訣,再也沒有超過這一念了,這已是明確的指出修行的重點。 《楞伽經》卷一 「……時楞伽王尋即開悟,離諸雜染,證唯自心住無分別;往昔所種善根力故,於一切法得如實見,不隨他悟;能以自智善巧觀察,永離一切臆度邪解,住大修行,為修行師,現種種身,善達方便,巧知諸地,上增進相,常樂遠離,心、意、意識,斷三相續見,離外道執著,内自覺悟,入如來藏趣於佛地。聞虛空中及宮殿內咸出聲音:「善哉大王!如汝所學,諸修行者應如是學,應如是見,一切如來應如是見,一切諸法若異見者則是斷見;汝應永離,心、意、意識,應勤觀察一切諸法,應修内行莫著諸見,莫墮二乘及諸外道,所修句義所見境界,及所應得諸三昧法;汝不應樂戲論談笑,汝不應起圍陀諸見,亦不應著王位自在,亦不應住六定等中。若能如是,即是如實修行者行,能摧他論能破惡見,能捨一切我見執著,能以妙慧轉所依識,能修菩薩大乘之道,能入如來自證之地,汝應如是勤加修學,令所得法轉更清淨,善修三昧三摩缽底,莫著二乘外道境界以為勝樂,如凡修者之所分別,外道執我,見有我相,及實求那而生取著,二乘見有無明緣行,於性空中亂想分別。楞伽王!此大乘行破無明翳,滅識波浪,不墮外道諸邪行中。楞伽王!外道行者執著於我作諸異論,不能演說離執著見識性二義。善哉!楞伽王!汝先見佛,思維此義,如是思維乃是見佛。」
@user-gj2wp7cb6w
@user-gj2wp7cb6w Жыл бұрын
唸的真好 功德無量
@linna8082
@linna8082 Жыл бұрын
感恩 南无阿弥陀佛🙏🙏💐💐
@leeyantai2299
@leeyantai2299 Жыл бұрын
王居士🙏功德无量~
@amyliew9689
@amyliew9689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王菲居士讀誦此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字字清晰,聲音柔和,但唯一幕後音樂太大聲,反而覺得很吵雜、令人覺得心煩躁,如果換成寺廟的衝鍾聲,是為絕配,可令人感動攝心,已不是感覺煩惱、此募后的音樂是很重要的角色、配對好、能令誦經者攝心精進、燥音反令人感到煩躁,希望制作者的合作,制作此經都是希望能,助於更多人、借用此經可以修行攝心精進,去除自身的煩惱,希望制作者莫見怪,得罪了,對不起
@MissFrance1111
@MissFrance1111 Жыл бұрын
@chengwangyiu115
@chengwangyiu115 Жыл бұрын
是你心動了
@user-jx8hm2yz8o
@user-jx8hm2yz8o 8 ай бұрын
​@@MissFrance1111😮😮😮😮哎😮😮😮😮😮😮😮😮😮😮😮😮😮😮😮😮😮😮😮😮😮😮😮😮😮😮😮😮😮😮😮😮😮😮😮😮😮😮😮😮😮😮😮😮😮😮😮😮😮😮😮😮😮😮😮😮😮😮😮😮😮😮😮😮😮😮😮😮😮😮😮😮😮😮😮😮😮😮😮😮😮😮😮😮😮😮😮😮😮😮😮😮😮😮😮😮😮😮😮😮😮😮😮😮😮😮😮😮😮😮😮😮😮😮😮😮😮😮😮😮😮😮😮😮😮😮😮😮😮😮😮😮😮😮😮😮😮😮😮😮😮😮😮😮😮😮😮😮😮😮😮😮😮😮😮😮😮😮😮😮😮😮😮😮😮😮😮😮😮😮😮😮😮😮😮😮😮😮😮😮😮😮😮😮😮😮😮😮😮😮😮😮😮😮😮😮😮😮😮😮😮😮😮😮😮😮😮😮😮😮😮😮😮😮😮😮😮😮😮😮😮😮😮😮😮😮😮😮😮😮😮😮😮😮😮😮😮😮😮😮😮😮😮😮😮😮😮😮😮😮😮😮😮😮😮😮😮😮😮😮😮😮😮😮😮😮😮😮😮😮😮😮😮😮😮😮😮😮😮😮😮😮😮😮😮😮😮😮😮😮😮😮😮😮😮😮😮😮😮😮😮😮😮😮😮😮😮😮😮😮😮😮😮😮😮😮😮😮😮😮😮😮😮😮😮😮😮😮😮😮😮😮😮😮😮😮😮😮😮😮😮😮😮😮
@user-pr6sw6on9s
@user-pr6sw6on9s Жыл бұрын
嗡阿吽行者感思心
@da54515
@da54515 Жыл бұрын
心經的心是指真心,不是指意識心! 意識心是妄心非真心! 一切有情皆有八識, 前6識: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第7識: 意根,第8識: 如來藏! 如來藏才是真心,佛教的開悟明心,就是明第八識如來藏這個真心! 而三界一切諸法皆由如來藏所出生,故謂: 一切唯心造! 萬法唯識 ,三界唯心! 一切諸法既是如來藏所出生,有生就有滅,所以諸法是無常虛妄! 阿彌陀佛!
@user-kk4wm3gt3o
@user-kk4wm3gt3o 9 ай бұрын
解脫世俗憂苦務必自淨自愛。出自“心經”原文。. 功德無量無邊.
@user-vs3qu9fd8x
@user-vs3qu9fd8x 2 жыл бұрын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user-gj2wp7cb6w
@user-gj2wp7cb6w 2 жыл бұрын
功德無量無邊
@user-gk1pp5nu9t
@user-gk1pp5nu9t 2 жыл бұрын
阿彌陀佛
@dannham1118
@dannham1118 2 жыл бұрын
阿弥陀佛
@user-vs3qu9fd8x
@user-vs3qu9fd8x Жыл бұрын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user-ws5iq1qj8e
@user-ws5iq1qj8e 10 ай бұрын
很棒
@user-vx9el4ex1m
@user-vx9el4ex1m Жыл бұрын
希望每個人的夢想都能成真
@user-gj2wp7cb6w
@user-gj2wp7cb6w 2 жыл бұрын
念的很好
@kaihungng5092
@kaihungng5092 Жыл бұрын
亦復如是 心无罣礙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user-je2fq6ci4y
@user-je2fq6ci4y 2 жыл бұрын
隨喜讚嘆 吉祥如意 普皆回向 感恩戴德Namo Amitābha🙏🌹🌹🌹
@danhthi358
@danhthi358 2 жыл бұрын
A MI ĐÀ PHẬT
@winghoi1074
@winghoi1074 Жыл бұрын
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 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知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一切本無,因妄而有
@user-ig8fn5pn4m
@user-ig8fn5pn4m 10 ай бұрын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大乘經典,衪講的不只是萬法皆空而已,重要的是在講我們本來的面目,真心如來藏。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不能見如來」是講,要見我們的自性如來藏,就要離色聲香味觸法才能見,也就是要離,見聞覺知心才能證得,禪宗所說的,離心、意、識,參。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前三句是講一切法空相,第四句「應作如是觀」也是講我們的自性如來藏,不然就成了斷滅空。 「應作如是觀」 就是第二般若時 轉入第三方廣唯識時的內涵。 (很多人都解釋錯誤) 所以達摩祖師以唯識系的《入愣伽經》作為開悟的標地,表示離佛陀越近,法越濃純。 《入楞伽經》卷九云: 世諦一切有, 第一義諦無, 而實體無相, 是第一義諦。 見於虛妄法, 是故說世諦, 因於言語生, 無如是實體。 略釋:「佛法中之世俗諦,是說三界一切法有生住異滅等種種三界有的法相,第一義諦則非三界有的法相,祂是無相的法界本體,此真實而無相的涅槃實體即是第一義諦。世間人唯見三界有的種種虛妄法相的存在,因此為他們開示演說佛法中的世俗諦,世俗諦也就是因為此文字語言的施設而有,無有像是第一義諦之涅槃本際一樣的實體自性存在。」佛弟子解釋佛法,不能像斷滅者那樣妄說,將「第一義諦無」斷句取義解釋為無有第一義諦的意思,因為這樣解釋的話,則接下來的「而實體無相,是第一義諦」就會說不通;並且以下一句「無如是實體」的世俗諦義開示來相比對,即能顯見應有「有如是實體,是第一義諦」的意義蘊含其中。所以,此段經文也沒有像斷滅者們妄說的「無有法界實相實體」之意涵。 大乘起信論云 二者聞修多羅說。世間諸法。畢竟體空。乃至涅槃真如之法。亦畢竟空。本來自空。離一切相。以不知為破著故。即謂真如涅槃之性。唯是其空。云何對治。明真如法身自體不空具足無量性功德故。 這是破:認為真如涅槃是斷滅空:「認為緣起性空是究竟」。因為有些人不明了世間法、出世間法都是假名,並不是真實,卻認為是實有,所以才說畢竟體空,以破他們的執著。聽的人不知這是破著的語言,就執著語言妄計真如涅槃是斷滅空。如何對治呢?說明真如法身自體不空,因為具足無量性功德的關係。 (第六意識是斷滅空) 學佛就是要證得第八識如來藏心,而這個如來藏心是要離見、聞、覺、知,才能證得;是故禪宗祖師教人參禪曰:離心、意、識,參;也就是《楞嚴經》二十五種圓通法門所修。 阿難!汝性沉淪, 不悟汝之見、聞、覺、知,本如來藏 ,汝當觀此,見、聞、覺、知,為生為滅?為同為異?為非生滅?為非同異?汝曾不知,如來藏中,性見覺明,覺精明見,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佛言:「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馬鳴菩薩以止觀證得第八識如來藏的方法如下: 《大乘起信論》 若修止者。住於靜處。端坐正意。不依氣息。不依形色。不依於空。不依地水火風。乃至不依見聞覺知。一切諸想。隨念皆除。亦遣除想。以一切法。本來無想。念念不生。念念不滅。亦不得隨心外念境界後以心除心。心若馳散。即當攝來住於正念。是正念者。當知唯心。無外境界。即復此心亦無自相。念念不可得。 這是廣明修習止觀的歷程,而修心入定的方法,在這當中也完全指示的很清楚。「住於靜處」就是遠離外緣熱鬧的地方。天台小止觀有說到:想修學入定,要先學習調和身、心、息。文中所說的「端坐」,就是「調身」,身體不俯下、不仰上,所以說「端坐」。「正意」就是「調心」,不昏沈、不掉舉,寂照現前,所以說「正意」。 但是這裡所說的修止觀的方法是:不依氣息,因此不調息,不依氣息形色,這是離自身;不依虛空四大,是離外在的世界;不依見聞覺知,則是離心意識。所以古大德在教人參禪時都說:於内,要沒有身心之見,於外,也沒有世界之相,只須離心意識去參,要超越凡聖的方法去學,要遠離妄想境界的企求,因此這裡都說「不依」,也就是「脫離」的意思。 「一切諸想」至「念念不滅」這五句,正是用心的方法。一切眾生,迷失了本有的真心,一向以來都是用妄想心在做事,因此現在要修習,最重要的就是去除念想。所以《楞伽經》中說:「從上諸聖轉相傳授妄想無性」這一句話,是最為明白切要。 問:妄想無性,要如何除呢? 答:「一切諸想,隨念皆除。」意思就是說:這一念乃是直心正念真如之念。現在用心,只要提起這一念為主,再沒有第二念,以這一念的觀照之力,若見妄想一起,就隨即一念照破,當下消滅,更不容其相續,這也就是永嘉禪師所謂的「斷相續心」,參禪的要訣,再也沒有超過這一念了,這已是明確的指出修行的重點。 《楞伽經》卷一 「……時楞伽王尋即開悟,離諸雜染,證唯自心住無分別;往昔所種善根力故,於一切法得如實見,不隨他悟;能以自智善巧觀察,永離一切臆度邪解,住大修行,為修行師,現種種身,善達方便,巧知諸地,上增進相,常樂遠離,心、意、意識,斷三相續見,離外道執著,内自覺悟,入如來藏趣於佛地。聞虛空中及宮殿內咸出聲音:「善哉大王!如汝所學,諸修行者應如是學,應如是見,一切如來應如是見,一切諸法若異見者則是斷見;汝應永離,心、意、意識,應勤觀察一切諸法,應修内行莫著諸見,莫墮二乘及諸外道,所修句義所見境界,及所應得諸三昧法;汝不應樂戲論談笑,汝不應起圍陀諸見,亦不應著王位自在,亦不應住六定等中。若能如是,即是如實修行者行,能摧他論能破惡見,能捨一切我見執著,能以妙慧轉所依識,能修菩薩大乘之道,能入如來自證之地,汝應如是勤加修學,令所得法轉更清淨,善修三昧三摩缽底,莫著二乘外道境界以為勝樂,如凡修者之所分別,外道執我,見有我相,及實求那而生取著,二乘見有無明緣行,於性空中亂想分別。楞伽王!此大乘行破無明翳,滅識波浪,不墮外道諸邪行中。楞伽王!外道行者執著於我作諸異論,不能演說離執著見識性二義。善哉!楞伽王!汝先見佛,思維此義,如是思維乃是見佛。」
@user-bv6bs4ml5o
@user-bv6bs4ml5o 3 жыл бұрын
貴人出現了,一起事業成功
@user-ix3sl9ql3b
@user-ix3sl9ql3b 2 жыл бұрын
最近沒有唸經心很是不安
@richmanwithgoodbrains1100
@richmanwithgoodbrains1100 Жыл бұрын
@user-bv6bs4ml5o
@user-bv6bs4ml5o 3 жыл бұрын
一天一次嗎?
@user-xj3bz7yz3y
@user-xj3bz7yz3y 2 жыл бұрын
鬼使仗人誦經資冥福 唐朝時,殿中侍御史錢方義,曾任華州刺史,為禮部尚書之子。 寶曆初年,方義獨居在長樂第,夜間如廁時,家中僮僕忽然看到一個蓬頭垢面的青衣人走近方義身邊,方義也很驚覺,心裏非常懼怕,想要逃走,接著一想:鬼神來臨,就是逃走也沒有用的。 方義遂勉強開口向青衣人問道:「你不是郭登嗎?」 青衣人回答說:「是的。」 方義說:「我和你陰陽殊途,何必要見面呢?我聽傳聞,凡是見到你的人非死不可,那我豈不是快要死了?我姊姊信奉佛法,也在華州,我如果突然去世,就無法見她最後一面,請你念在我們手足之情,允許我先向她辭別,好不好?」 郭登向方義說:「我並不害人,而是看到我的人正氣不強,自己夭折而死於非命,並不是我殺害他們的。這次,我是有件事想來求你幫助,我死了很久,不敢出來,但是心中有委屈,知道你是位顯貴之人,福祿無疆,正氣充溢,就是見到我,也不會有任何禍害,所以才敢出面請求。」 聽了郭登的話,方義心中的恐懼消除,遂問郭登:「你有什麼要求?」 郭登說:「我久任此職,本當升遷,但因本身福薄,須仗貴人相助,你要是能夠為我寫金字金剛經一卷,一心將此功德迴向給我,那麼我的職位就能升遷。日後我定會報答你的恩情,絕非虛言。」方義點頭答應。 郭登又說:「我的陰氣侵犯到你,雖然目前你的福力正強,不致因此生病,然而也會稍覺不安,應當趕緊服用生犀角、生玳瑁及麝香,並且將這些藥塞在鼻中,就不會感到痛苦。」說罷就離去。 方義走到中堂,忽然心頭悶絕,感覺快要倒下去,便趕快取出麝香服用,並且塞在鼻中,才稍覺輕安。他父親的門下王直人,正在江嶺做事,他馬上用飛書求得生犀角,服下過了很久,才得痊癒。 病癒後,方義延請人書寫金字金剛經三卷,全部寫妥之後,方義又供養僧眾,並將寫經及供養的功德迴向給郭登。 過了一個多月,他回到同州別墅,下馬正要休息時,看到一位身穿紫袍手持象笏的官吏,有數十位穿著紫紅色衣服的隨從作前導,等候在門外。 方義一看,原來是郭登,郭登手持象笏向方義拜謝說:「我本來要升遷,只需一卷金剛經,沒有想到您特別的仁慈憫念,竟送我三卷的功德,現在福分驟增,已經晉升數等的職位,這尊貴崇高的爵位,都是您賜與的,但是現在雖然職位已升遷,然廚房卻依然照舊。我以前職位卑微,環境又極為惡劣,現在別的官署也會前來我處吃飯,敬請您諒察,並希望能再為我轉誦金剛經七遍,我的廚房就能得到改善。這份功德,定當感激在心,永遠不忘。」方義又點頭答應。 郭登又說:「幽冥的官吏獄卒,福薄的很多,常因無法得到食物,時時受餓,如果有人能將食物泛祭一切鬼神,這份仁心善舉是不會白做的,受到這份恩惠的鬼神,必定會暗中幫助,使他度過災厄。」 天亮後,方義遂延請僧尼誦念金剛經四十九遍,並將功德迴向給郭登。那天晚上,方義夢見郭登告訴他說:「本來只敢向您請求七卷,沒想到您又賜給四十九卷,累積的功德,已使我的廚房變的像天廚那樣的好,以後您如果有難,必當事先奉告。」 鬼吏福薄,須仗有緣的人為其念經以資冥福。我們今日能有此勝緣,聞知大乘般若最上之法,聞而起修,更應當為自己深自慶幸。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若不於今生度脫此身,更待何時?
@user-wd4om7yv3q
@user-wd4om7yv3q 2 жыл бұрын
我戒邪淫至今天 1768 天 ! 敵方 機槍,狙擊槍,槍林彈雨,砲火不斷,面對被這些各種 內心欲望 強力攻擊,敵方大軍壓陣之下。唯有 改掉所有不好的壞習慣,守住五戒,各種戒律,就是 成功搶上灘頭堡或是敵軍碉堡陣營 的最佳 作戰方式*.**.**.*守住各種戒律。無非就是 上帝 天父 佛陀 菩薩,,們,,等等 先知之手。也才能讓我們大家 破繭而出,重生的人生。相信這些 先聖先賢 。也就是 相信 未來能 身 心 靈 健康與自在 重生的 您。欲(苦)海無邊。請大家盡早回頭是岸*.**.**.*請用 五戒十善 去盡情的 揮灑 您的人生,同時也用 您與生俱來的那一顆 初心 證明您 人生存在的價值*.**.**.*欲(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user-mw5vz2vz1t
@user-mw5vz2vz1t 2 жыл бұрын
🙏🙏🙏🌸🍀🌿
@RealmeShop-ho1hk
@RealmeShop-ho1hk Жыл бұрын
🙏🙏🙏🙏🙏🙏🙏🙏🙏🪷🪷🪷🪷🪷🌸🌸🪷🪷🪷🪷🪷
@user-ij1my2bt3u
@user-ij1my2bt3u 2 жыл бұрын
太長了
@NguLucVuong-xb8pr
@NguLucVuong-xb8pr Жыл бұрын
阿弥陀佛
@user-cq9zn4qg3q
@user-cq9zn4qg3q Жыл бұрын
解脫世俗憂苦務必自淨自愛。出自“心經”原文。
@user-ig8fn5pn4m
@user-ig8fn5pn4m 10 ай бұрын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大乘經典,衪講的不只是萬法皆空而已,重要的是在講我們本來的面目,真心如來藏。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不能見如來」是講,要見我們的自性如來藏,就要離色聲香味觸法才能見,也就是要離,見聞覺知心才能證得,禪宗所說的,離心、意、識,參。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前三句是講一切法空相,第四句「應作如是觀」也是講我們的自性如來藏,不然就成了斷滅空。 「應作如是觀」 就是第二般若時 轉入第三方廣唯識時的內涵。 (很多人都解釋錯誤) 所以達摩祖師以唯識系的《入愣伽經》作為開悟的標地,表示離佛陀越近,法越濃純。 《入楞伽經》卷九云: 世諦一切有, 第一義諦無, 而實體無相, 是第一義諦。 見於虛妄法, 是故說世諦, 因於言語生, 無如是實體。 略釋:「佛法中之世俗諦,是說三界一切法有生住異滅等種種三界有的法相,第一義諦則非三界有的法相,祂是無相的法界本體,此真實而無相的涅槃實體即是第一義諦。世間人唯見三界有的種種虛妄法相的存在,因此為他們開示演說佛法中的世俗諦,世俗諦也就是因為此文字語言的施設而有,無有像是第一義諦之涅槃本際一樣的實體自性存在。」佛弟子解釋佛法,不能像斷滅者那樣妄說,將「第一義諦無」斷句取義解釋為無有第一義諦的意思,因為這樣解釋的話,則接下來的「而實體無相,是第一義諦」就會說不通;並且以下一句「無如是實體」的世俗諦義開示來相比對,即能顯見應有「有如是實體,是第一義諦」的意義蘊含其中。所以,此段經文也沒有像斷滅者們妄說的「無有法界實相實體」之意涵。 大乘起信論云 二者聞修多羅說。世間諸法。畢竟體空。乃至涅槃真如之法。亦畢竟空。本來自空。離一切相。以不知為破著故。即謂真如涅槃之性。唯是其空。云何對治。明真如法身自體不空具足無量性功德故。 這是破:認為真如涅槃是斷滅空:「認為緣起性空是究竟」。因為有些人不明了世間法、出世間法都是假名,並不是真實,卻認為是實有,所以才說畢竟體空,以破他們的執著。聽的人不知這是破著的語言,就執著語言妄計真如涅槃是斷滅空。如何對治呢?說明真如法身自體不空,因為具足無量性功德的關係。 (第六意識是斷滅空) 學佛就是要證得第八識如來藏心,而這個如來藏心是要離見、聞、覺、知,才能證得;是故禪宗祖師教人參禪曰:離心、意、識,參;也就是《楞嚴經》二十五種圓通法門所修。 阿難!汝性沉淪, 不悟汝之見、聞、覺、知,本如來藏 ,汝當觀此,見、聞、覺、知,為生為滅?為同為異?為非生滅?為非同異?汝曾不知,如來藏中,性見覺明,覺精明見,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佛言:「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馬鳴菩薩以止觀證得第八識如來藏的方法如下: 《大乘起信論》 若修止者。住於靜處。端坐正意。不依氣息。不依形色。不依於空。不依地水火風。乃至不依見聞覺知。一切諸想。隨念皆除。亦遣除想。以一切法。本來無想。念念不生。念念不滅。亦不得隨心外念境界後以心除心。心若馳散。即當攝來住於正念。是正念者。當知唯心。無外境界。即復此心亦無自相。念念不可得。 這是廣明修習止觀的歷程,而修心入定的方法,在這當中也完全指示的很清楚。「住於靜處」就是遠離外緣熱鬧的地方。天台小止觀有說到:想修學入定,要先學習調和身、心、息。文中所說的「端坐」,就是「調身」,身體不俯下、不仰上,所以說「端坐」。「正意」就是「調心」,不昏沈、不掉舉,寂照現前,所以說「正意」。 但是這裡所說的修止觀的方法是:不依氣息,因此不調息,不依氣息形色,這是離自身;不依虛空四大,是離外在的世界;不依見聞覺知,則是離心意識。所以古大德在教人參禪時都說:於内,要沒有身心之見,於外,也沒有世界之相,只須離心意識去參,要超越凡聖的方法去學,要遠離妄想境界的企求,因此這裡都說「不依」,也就是「脫離」的意思。 「一切諸想」至「念念不滅」這五句,正是用心的方法。一切眾生,迷失了本有的真心,一向以來都是用妄想心在做事,因此現在要修習,最重要的就是去除念想。所以《楞伽經》中說:「從上諸聖轉相傳授妄想無性」這一句話,是最為明白切要。 問:妄想無性,要如何除呢? 答:「一切諸想,隨念皆除。」意思就是說:這一念乃是直心正念真如之念。現在用心,只要提起這一念為主,再沒有第二念,以這一念的觀照之力,若見妄想一起,就隨即一念照破,當下消滅,更不容其相續,這也就是永嘉禪師所謂的「斷相續心」,參禪的要訣,再也沒有超過這一念了,這已是明確的指出修行的重點。 《楞伽經》卷一 「……時楞伽王尋即開悟,離諸雜染,證唯自心住無分別;往昔所種善根力故,於一切法得如實見,不隨他悟;能以自智善巧觀察,永離一切臆度邪解,住大修行,為修行師,現種種身,善達方便,巧知諸地,上增進相,常樂遠離,心、意、意識,斷三相續見,離外道執著,内自覺悟,入如來藏趣於佛地。聞虛空中及宮殿內咸出聲音:「善哉大王!如汝所學,諸修行者應如是學,應如是見,一切如來應如是見,一切諸法若異見者則是斷見;汝應永離,心、意、意識,應勤觀察一切諸法,應修内行莫著諸見,莫墮二乘及諸外道,所修句義所見境界,及所應得諸三昧法;汝不應樂戲論談笑,汝不應起圍陀諸見,亦不應著王位自在,亦不應住六定等中。若能如是,即是如實修行者行,能摧他論能破惡見,能捨一切我見執著,能以妙慧轉所依識,能修菩薩大乘之道,能入如來自證之地,汝應如是勤加修學,令所得法轉更清淨,善修三昧三摩缽底,莫著二乘外道境界以為勝樂,如凡修者之所分別,外道執我,見有我相,及實求那而生取著,二乘見有無明緣行,於性空中亂想分別。楞伽王!此大乘行破無明翳,滅識波浪,不墮外道諸邪行中。楞伽王!外道行者執著於我作諸異論,不能演說離執著見識性二義。善哉!楞伽王!汝先見佛,思維此義,如是思維乃是見佛。」
@user-yu3qq6gt8n
@user-yu3qq6gt8n 2 жыл бұрын
阿弥陀佛
金刚经读诵--- 王菲
39:21
学佛之家
Рет қаралды 189 М.
《金剛經》王菲居士(緊湊版)
33:56
二老
Рет қаралды 143 М.
When Steve And His Dog Don'T Give Away To Each Other 😂️
00:21
BigSchool
Рет қаралды 12 МЛН
Кәріс өшін алды...| Synyptas 3 | 10 серия
24:51
kak budto
Рет қаралды 1,2 МЛН
Why You Should Always Help Others ❤️
00:40
Alan Chikin Chow
Рет қаралды 47 МЛН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粵語讀誦七遍
23:09
cwho168
Рет қаралды 1,3 МЛН
【金剛經】王菲居士讀誦(2021修復版)
39:22
二老
Рет қаралды 74 М.
金剛經 誦讀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Diamond Sutra
36:46
Miraclelove
Рет қаралды 1,6 МЛН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唱頌 - 黃慧音 (大字幕)
27:04
Hacool
Рет қаралды 22 МЛН
#心經  #靈修版#心靈
1:46:13
陳玄杰
Рет қаралды 3,2 МЛН
《金剛經》見輝法師讀誦(快板)
26:17
見輝法師閱藏居
Рет қаралды 242 М.
地藏菩薩本願經 78分鐘 女聲讀誦 20191022
1:18:34
amitabhaamituofo
Рет қаралды 3,4 МЛН
When Steve And His Dog Don'T Give Away To Each Other 😂️
00:21
BigSchool
Рет қаралды 12 МЛ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