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淨零排放?碳費開徵?對排碳大戶開鍘?台灣玩真的?阿聰帶你一次搞懂氣候變遷因應法!|feat.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 趙家緯|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 @EP.04

  Рет қаралды 11,952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Күн бұрын

P來賓|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 趙家緯
●收聽傳送門→ reurl.cc/qZEYQy
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碳交易、碳中和、淨零排放、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碳費、碳稅…這一堆的名詞,到底跟我們有甚麼關係呢?
氣候變遷因應法今年1月10日三讀通過,明定2050年要淨零排放。2020年台灣溫室氣體總排放為2億6千萬噸,如果真的要淨零,必須將2.6億降到0!台灣真的做得到嗎?
台塑、中鋼、台積電等排碳大戶,即將被課徵碳費。什麼是碳費?費率是多少?企業會增加多少成本?歐盟即將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未來台灣產業出口將受到什麼衝擊?又該如何因應準備?邀請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來跟阿聰聊聊,讓你一次搞懂氣候變遷與台灣未來的行動方案。
氣候變遷看似遙遠,其實跟你我都息息相關。
00:00 片頭
00:10 開場
01:56 氣候變遷因應法是什麼
03:00 臺灣一年排放的2.6億噸溫室氣體要在2050年歸零?
04:06 碳排大戶在2050年後要繳交碳費了
05:00 各級政府面對極端氣候的調適作為 
08:04 臺灣前十大碳排企業有哪些
11:57 碳費怎麼算?企業要交多少?政府真的會施行嗎?
14:22 碳費、碳稅差在哪
17:10 徵碳費的目的是什麼
20:00 真的有需要急著徵碳費嗎
23:38 歐盟訂的規則跟臺灣有關嗎?
25:20 臺灣溫室氣體排放量趨勢與碳匯吸存能力
30:20 氣候變遷因應法的目標真能達到嗎?
35:35 氣候訴訟這次為何未能入法的分析
38:52 企業成本外部化:污染轉嫁到農漁民身上
44:50 氣候變遷已迫在眉睫!
#CBAM #氣候變遷 #暖化 #碳費 #碳權 #溫室氣體 #碳排放 #排碳大戶 #碳交易 #淨零
#氣候變遷因應法 #趙家緯
▼本集相關專題
燃燒的未來|氣候變遷下台灣該怎麼辦?
• 燃燒的未來|氣候變遷下台灣該怎麼辦? (公視...
能源轉型,轉到哪?系列報導(上)
• 【能源轉型】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與大潭藻礁、能源...
能源轉型,轉到哪?系列報導(下)
• 【能源轉型】核四重啟的探討、找尋隱形能源|能...
▼推薦收看
福爾摩沙對福爾摩沙
• 福爾摩沙對福爾摩沙
【零碳經濟】站在減碳時代的關鍵時刻,台灣該如何因應?
• 【零碳經濟1】站在減碳時代的關鍵時刻,台灣該...
▼系列探討
氣候變遷進行式
ourisland.pts.org.tw/content/...
製作人|于立平、陳信聰
攝影|劉啟稜、陳淯茜
剪輯|劉啟稜
後製|劉啟稜
企劃|張岱屏
美術|洪薇檸
社群|林燕如​
※更多節目內容》
👉我們的島官網 ourisland.pts.org.tw
👉我們的島粉絲專頁 / ptsourisland
👉我們的島推特 / ourisland
👉我們的島IG / pts_ourisland


\週間不定時更新,和我們一起來了解更多你我環境中的問題吧!/
 (記得要訂閱、追蹤、分享!)

Пікірлер: 31
@christineyo8317
@christineyo8317 Жыл бұрын
好感謝這種頻道,讓一般民眾可以快速了解這些名詞
@---li1oo
@---li1oo 8 ай бұрын
很棒的內容,讓大家對碳中和有更多的認識,謝謝
@user-zn1ug3ol7o
@user-zn1ug3ol7o Жыл бұрын
要民眾督促,應該起碼要在縣市政府的入口網首頁明顯處有這個計畫的排程可以讓民眾檢視,或者其他公共議題的公告處(現在好像沒有就是),不然在節目只說政府預計規劃,但要何時檢驗,用的又是甚麼規條也要明列清楚,要不然民眾要怎麼有意識/了解。
@darrywang36
@darrywang36 Жыл бұрын
完整放完一輪了,目前還是有聽毋懂的狀態。 這次的選題是要從氣候變遷這大哉問裡,從立法層面提出具體解決方案。所以信聰和來賓談論裡就有點像是要如何擬法、具體措施入法、執行可行性、現況難題與執政政府態度。 談得很廣泛深入,還得多聽幾遍或許才能稍微理解。
@ourislandTAIWAN
@ourislandTAIWAN Жыл бұрын
非常謝謝你的回饋~~
@user-zr9km8qx7l
@user-zr9km8qx7l Жыл бұрын
聲音有點小
@ourislandTAIWAN
@ourislandTAIWAN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你的反映,我們也在試圖找尋是哪個環節出現狀況,謝謝您~
@87711jimmy
@87711jimmy Жыл бұрын
我覺得連政府單位都搞不清楚要幹嘛,就想要跟進國際去執行,如果真的重視環境保育,那些農地工廠的問題、山上水保的問題,怎麼不花時間解決,這個碳費我認為最後只是編個理由開徵而已,而且一旦開徵,許多物價會漲翻天,尤其是建築材料。
@user-td8kp1yl4k
@user-td8kp1yl4k 7 ай бұрын
你的直覺完全正確
@user-yv4yp4pm4g
@user-yv4yp4pm4g Жыл бұрын
對小老百姓而言就是該擔心,碳費被臺電&臺水等由外部成本轉入內部成本,隨後就會讓電價&水價上升🔝了吧;和民生相關的石化燃料,同理也會增加售價吧,甚至還預收燃放後的碳價❔當然這石化燃料,隨售價預收排碳費,業者該只是代收轉國庫❔🤔🤔
@llafw3897
@llafw3897 Жыл бұрын
氣候變遷已經不是能不能解決問題了,已經變成每國家政府賺錢的工具,搞不好哪天變成金融商品販賣,簡單說氣候變遷是人類義務,是為了能在地球生存
@maolaoda7689
@maolaoda7689 Жыл бұрын
已經是金融商品了,參考一下碳權買賣
@f761211f
@f761211f Жыл бұрын
那這樣台電不就是最大繳碳稅的公司了?
@ko0013
@ko0013 Жыл бұрын
炭費多收點,台灣就不缺電了。
@addyhu2010
@addyhu2010 9 ай бұрын
碳權是很重要,但通膨下碳權肯定是轉嫁增加的成本到產品本身,只會東西更貴
@user-yv4yp4pm4g
@user-yv4yp4pm4g Жыл бұрын
碳邊境管制措施🈯️對待各他國在運售貨品貿易之際,採關稅隨貨品科徵,貨品生產國落後排碳不利的罰鍰❔🤔
@BookingCarrier
@BookingCarrier Жыл бұрын
這個問題可能將來就是看個國家向歐盟提出的產品排碳標准了,歐盟將依此對如果廠商提不出碳排放報告時課徵的依據。 如果對個別國家基準量再不努力的話,歐盟將以其境內排碳最多的前20%為推算基礎課稅。 我走到這一步確實對開發中國家不很有利。
@ems5301
@ems5301 9 ай бұрын
沒談碳匯吸存政策,農地工廠要不要取締?私人植林地可以賣負碳嗎???!!!!!
@user-vt8iu8du6q
@user-vt8iu8du6q Жыл бұрын
碳排稅對出口國是不利的~台灣是出口國... 應該不是急著推碳稅,而是應該要對台灣產業能執行到哪個永續階段做出評估,才能跟其他國家談...
@newper0704
@newper0704 Жыл бұрын
政府本來就該把人力金錢等等先用在減碳,而非優先反核,這下要再處理全球的減碳要求,政府變成要花更多錢跟人力,也未必能做好。不過現在講這些也沒用了,政府減核成功,大家再一起花更多資源陪政府減碳吧。那些多出來的稅金就別又額外浪費人力物力根口水戰去發還現金了,不如拿來減碳吧
@chingyaoliou8887
@chingyaoliou8887 12 күн бұрын
收了碳費,然後呢錢去哪裡😂
@meelee6655
@meelee6655 7 ай бұрын
台灣一年碳排放二億六千萬噸,2050年要達台灣淨零,會不會變成漂綠?
@10hanabi
@10hanabi Жыл бұрын
中華民國政府做事情就是喜歡做半套啊!社會溝通做不夠,現在路上去問到底有多少人聽過淨零排放??碳費那麼低,氣候訴訟條款不敢通過,自稱「法治」國家但是立法都亂七八糟,法治國家不是只要不像中國那樣人會莫名被抓走就可以自稱法治國了ok 台灣科技是真的很厲害,但公正轉型根本沒有決心,離岸風電跟地面型光電一堆爭議,能源局提出的公正轉型對策卻都只有既有的東西,完全沒有新的內容,環評法不修、國土計畫裡面的部門計畫亂做、違章工廠亂搞,只是繼續告訴大家「我有做這些喔謝謝!」,根本沒有要改進的意思,眼看未來還要推動涉及原住民傳統領域的地熱或是海洋能,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大概2050淨零目標絕對會失敗
@user-ew9pk4dt3j
@user-ew9pk4dt3j 11 ай бұрын
聲量小, 不穩
@lwhoho
@lwhoho 8 ай бұрын
多年前當綠能產業剛起步時,最反綠能的就是擁核者,核電既得利益者擔心未來的出路與財路,以各種不實或誇張的言論來詆毀綠能,如多年前的能源局副局長在國家能源會議上的致詞,就提到不知太陽能板被風吹落時不知會壓死多少人?至今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已達16.3GW,已超過核四2.7GW的六倍,而建設費用幾乎都是民間配合政府政策來興建。核四除了發生一堆刑事弊案,又發生二千多件違規受罰案件,不知這些刑事違法與行政違規案到底對改善了多少?對核安造成多大影響?這些主張核四要重啟的核電幫難道不知道這些事實?
@user-nf1vg5qb9q
@user-nf1vg5qb9q 10 ай бұрын
碳權,就是炒股另一類,轉嫁消費者負擔,燃煤汽電共生更嚴重。 每個企業能夠減碳的程度到底是多少? 哪可能減碳到零,應該是規定每年減碳多少,再罰碳匯。 電動車也是使用電,電由燃煤產生,中鋼製造電動車外殼,還是產生溫室效應。 就像主持人所說的放屁。 核熔合才可能
@ems5301
@ems5301 9 ай бұрын
應該是無法減到零就要去買碳權,國內可以買植林的負碳先抵...
@lindalin4353
@lindalin4353 Жыл бұрын
先調漲台灣水費再說吧
Did you believe it was real? #tiktok
00:25
Анастасия Тарасова
Рет қаралды 52 МЛН
HOW DID HE WIN? 😱
00:33
Topper Guild
Рет қаралды 40 МЛН
半導體設備國產化,台灣準備好了嗎?.阿榕伯胡說科技
39:01
負碳排示範工廠Ready Go  推動CCUS以實現人工碳匯
29:59
itricollege科技知識學習
Рет қаралды 15 М.
Did you believe it was real? #tiktok
00:25
Анастасия Тарасова
Рет қаралды 52 МЛ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