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烏雲就能讓太陽能系統崩潰?太陽能發電其實不簡單? ft. 經濟部能源署

  Рет қаралды 387,332

PanSci

PanSci

Күн бұрын

建議開啟cc字幕,獲得最佳觀看體驗
※本片由經濟部能源署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00:00 台灣太陽能發電現狀
00:52 太陽能板不是搭上去就好了?
04:55 太陽能還能儲存?
06:22 如何確保太陽能發電穩定
07:19 太陽能會造成熱島效應?
// 延伸閱讀 //
將陽光轉變成電能的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電池不是電池--《圖解半導體》
pansci.asia/archives/358894#g...
若風力、太陽能變成主要能源,如何不被無風陰天弄得全國大停電?──《牛津通識課|再生能源:尋找未來新動能》
pansci.asia/archives/352084
// 參考資料 //
pansci.asia/archives/353429
pansci.asia/archives/363947
想和我們有更多互動嗎?加入會員 ► lihi1.com/BWeoe

Пікірлер: 353
@user-dm5jo6yf4x
@user-dm5jo6yf4x 6 ай бұрын
有在國外看過磁磚型跟屋瓦型的太陽能磚,不是靠很近看的話真的看不出來是太陽能板,覺得是很棒的設計!結合了科技跟人文
@user-zw7en2fo7w
@user-zw7en2fo7w 6 ай бұрын
對屋瓦型太陽能板蠻有興趣的,兼具實用跟美觀,應該會提升更多人裝的意願。
@canna2005
@canna2005 6 ай бұрын
另外想知道、製作每平方米的太陽能板所帶來的製作成本(二氧化碳排放、有毒物質排放、環境危害量等)
@gongsulee3971
@gongsulee3971 6 ай бұрын
政府永遠不會告訴你 業者永遠不會提 學術界就要國科會計畫才能生存沒有人會提
@user-px3ef7gb9c
@user-px3ef7gb9c 6 ай бұрын
我老家的屋頂就有裝太陽能板,不只環保還可以省電省錢,現在這個公寓也在準備要裝太陽能板了,喜歡這種資源利用最大化的感覺
@user-rx3ge3ze8e
@user-rx3ge3ze8e 6 ай бұрын
你老家屋頂幾坪?裝好多少錢?發電量多少?你們有算過幾年能回本嗎?有思考過製造這些太陽能板造成多少汙染,要花多少錢維護維修嗎?
@cw2090
@cw2090 6 ай бұрын
​@@user-rx3ge3ze8e我的已經回本了,花6年半,30多坪的面積。至於回收什麼的15年後再來擔心。總比綠能酸成天亂臭強
@leyinjian3248
@leyinjian3248 6 ай бұрын
@@user-rx3ge3ze8e 你上網使用的3C產品多少錢?能回本嗎?有思考製造你使用的電器用品造成多少汙染嗎?你一天移動的碳排汙染有多少?你有考慮過這些外部成本都跑去哪了嗎? 公寓建置的太陽能成本1kW至多5萬,回本就算抓10年好了,維護有監控可以觀察,事實上好的案場甚至連清洗都可以省,照樣發電正常,至於要扯到太陽能板汙染,現在也確實有廠商已再分類回收太陽能板,請不要拿你那落後的資訊來以偏概全,說穿了你就是看太陽能不爽,你也沒真心想替環境盡一份心力吧? 我最後想問一句,你這麼酸的體質是不是環境汙染造成的?
@rdy9811
@rdy9811 6 ай бұрын
應該問屋頂太陽能是自用還是賣給台電賺差價
@UCAJq2oN0BQLFi3aAhhsX8-A
@UCAJq2oN0BQLFi3aAhhsX8-A 6 ай бұрын
@@user-rx3ge3ze8e 人家裝了個太陽能板就在那邊氣急敗壞,笑死
@cosmos3333
@cosmos3333 6 ай бұрын
要先提升太陽能板的轉換效率吧,發展這麼多年只有20幾%實在不高
@bi-hoo
@bi-hoo 6 ай бұрын
你忘了說明 , 有些人不知道 交流道 是無法儲存在電池裏的 , 直流電才能存在電池裏 , 因為正電荷跟負電荷才能相吸 , 以前 38 年前國二理化課有教過 。
@he-chientsai599
@he-chientsai599 6 ай бұрын
不好意思這個講錯拉,諧振能量可以保存在LC電路裡。因為化學充電電池就是電容,所以旁邊加電感是可以儲存交流電能量的,沒有接輸出就會不斷在裡面保持諧振。只是台灣目前的火力跟核能不需要儲存,綠能就需要了
@MarkAF814
@MarkAF814 6 ай бұрын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儲能技術的進步,太多電能是浪費掉的了,儲能耗成本又佔空間,如果技術更進步像電動車之類的又能更普及
@user-nk1lb8oj7k
@user-nk1lb8oj7k 6 ай бұрын
期待未來太陽能板能夠融入建築設計中,像國外屋瓦型太陽能板那樣,有實用價值又不失美觀~
@music105
@music105 6 ай бұрын
感謝泛科學分享!
@sjcabbw
@sjcabbw 4 ай бұрын
目前太陽能板只能吸收近紅外光、可見光及紫外光,波長較長的紅外光則完全無法吸收,也就是說,無法善加利用近 44% 的光線,大於能隙的光線只會轉換成熱,不僅浪費又會影響轉換效率。 因此許多科學家都在尋求解決方案,而此次 KTH 科學家想要以最簡單的方法達成最大效益,他們用參雜鑭系元素等金屬離子的染料與微透鏡,製造出全新的奈米薄膜,可以將紅外光轉換成電力。 這種方法也被稱為上轉換奈米粒子(upconverting nanoparticles,UCNP),用金屬有機分子或是半導體奈米材料吸收較長波長的兩個或多個光子,再激發出較短波長的光,就好比將紅外光轉化為可見光。
@organismc
@organismc 6 ай бұрын
對太陽能自淨系統目前的近況蠻有興趣的,之後登陸火星應該也很需要這類技術
@dogofegg
@dogofegg 6 ай бұрын
風能會有低頻聲音,在夜聲人靜時很明顯,這點在安裝時要考慮清楚。下個階段最好能發明很安全又乾淨的氫儲能,這樣過多的電能也能轉化為氫去儲存。
@user-ge1bj3gy6b
@user-ge1bj3gy6b 6 ай бұрын
有個問題在於能量轉換上,明顯鋰電池優於氫,但是有很多工業燃料、原料,還有在大型運輸系統上,鋰電池應用不如氫
@nico-hm3tn
@nico-hm3tn 6 ай бұрын
沒事 我聽不到
@user-cm2bd9vw4v
@user-cm2bd9vw4v 6 ай бұрын
兼具觀賞和實用
@user-eg1zk7ds4i
@user-eg1zk7ds4i 6 ай бұрын
謝謝讓我聲了解太陽能!
@Wtfadsl
@Wtfadsl 6 ай бұрын
就以風能跟太陽能比起來,我認為風能還是比太陽能光電來說好太多 撇除建置成本、維運成本、技術之外 發電穩定、每單位發電容量占用面積等等都比太陽能光電優異 而且太陽能光電當下發電容量可以到額定容量的80%都已經是很少看到 一天中發電最接近滿載的時間又只有10:00~14:00間的4個小時 風電發電量不只可以接近100%的額定容量,而且幾乎可以全天候運轉
@Wtfadsl
@Wtfadsl 6 ай бұрын
@@user-nm4cd8wt2u 確實 目前台電及相關風機都安裝在人煙稀少的地區 老實說 風機運轉聲音真的很大 不過太陽能的INVERTER運轉聲也不算小啦
@dingklewong
@dingklewong 6 ай бұрын
我覺得說那個溫度變低的那個有點問A答B,別人說的熱島效益應該是說反光造成其他地方更熱但影片卻是太陽能板底下比較涼快,那我開冷氣也是我家涼快是不是也沒熱島效應?我想太陽能怎麼樣是完善就是戴森球吧
@speedypard
@speedypard 6 ай бұрын
其實現在大多數的家電都是使用DC直流電工作的,像是電視、電腦、LED燈等,所以更理想的架構是將家電與家用儲能系統間也用DC+控制器連結,只保留少數的交流電插頭作為備用,這樣電流轉換的損失又會再減少很多。
@lianddy19941
@lianddy19941 6 ай бұрын
P=VI,當電壓下降,電流會等比例提。 而供電網還要考慮電壓降問題,P=R*I^2,供電網的電線發熱的能量損耗是與電流成指數關係,因此當電流增大,使用的導體面積就需要近指數提升。(未到指數,但超過正比) 為什麼電力公司會用超高壓輸電,再一步步降壓到家用的110/220V,就是供電損耗絕對比變壓損耗來得大。 事實上,超過500m的距離,就已經可以考慮用11kV供電,再降壓至380V。 如果真的想由太陽能板直接連到用電電器,恐怕中間電線的功損比電器本身更高。
@dingklewong
@dingklewong 6 ай бұрын
除非這些電器也都有設計直流電的輸入端,不然就算裡面是直流電在工作也沒地方接阿,而且也就只有太陽能發電的那棟可以用吧?到了晚上沒電了又要換插座?光想就麻煩
@guitarratw
@guitarratw Сағат бұрын
儲能系統與智慧電網的完善,上述兩點可以做好.綠電是有可能當基載電力 另外就是太陽能板與儲能系統材料的回收再製.廠商回收後再製與生產可以有經濟效益,達到商業運轉規模時 那就更符合綠電的意義..
@user-zz7vt5zk6f
@user-zz7vt5zk6f 6 ай бұрын
希望泛科學再做一部介紹太陽能板裝設成本、注意事項的影片,其實有想裝,但害怕程序麻煩所以不願意踏出第一步
@-Skillful-
@-Skillful- 6 ай бұрын
太空太陽光電或許有技術瓶頸、成本很高無法回收。但若不考慮成本回收,只設太空遮光罩可以節省更多成本且可立即施行。 減輕綠能產業壓力。
@hinhangsiu6783
@hinhangsiu6783 6 ай бұрын
太陽能發電跟風力發電,均間歇而不穩定,不可成為基載電力。核電廠與地熱能,均不可或缺。
@nico-hm3tn
@nico-hm3tn 6 ай бұрын
低投資方案又美觀 比較實在
@user-qj4pe9xt1n
@user-qj4pe9xt1n 6 ай бұрын
屋頂的空間放著也是放著,拿來裝設太陽能板可以更有效的利用空間,也可以省一些電費,其實是很好的選擇
@PickettFaustina
@PickettFaustina 6 ай бұрын
現在很多建築物屋頂都在裝設太陽能板,尤其是工廠,裝太陽能板可以有效利用閒置空間,還可以省電省錢,真的應該多鼓勵大家使用
@jasson89517
@jasson89517 5 ай бұрын
法規直接強制安裝
@WiseAddington
@WiseAddington 6 ай бұрын
雙面光電板很讚欸,的確反射出來的光也都可以利用,只是有點好奇反射光的效率比正面曬太陽還低,這樣裝設雙面面板是划算的嗎?
@user-uf7kw1li4u
@user-uf7kw1li4u 6 ай бұрын
那發電建築(好像是裝在牆壁當中能吸熱的裝置不是很了解所以才提問)有打算討論嗎?
@Kenny5_MO
@Kenny5_MO Күн бұрын
再生能源都要配能源儲存裝置,用Tesla 的電池存儲系統也是一個選項,舊電池便宜重新利用
@shuffle01110
@shuffle01110 6 ай бұрын
我認為必須等到有大規模高效的儲能系統出現且實用化後,整個再生能源系統才算真正完善。
@C2cada
@C2cada 6 ай бұрын
之前看到其他频道有介绍过钠离子电池的关键难点已经取得突破,两三年后有望大规模量产。钠离子电池成本要低得多,应该更适合这种不需要移动的储能用途,虽然能量密度低,但是我们还有纵向空间可以用,我猜应该问题不大吧
@bi-hoo
@bi-hoo 6 ай бұрын
直接買給台電比較划算吧!
@user-qy8wv9fq5z
@user-qy8wv9fq5z 6 ай бұрын
沒錯,在儲能系統建置完全前,大規模的風光電併網只會增加海島型電網的負載,台灣不該躁進的非核減煤
@Superoxidant
@Superoxidant 6 ай бұрын
電路過載保護超重要!!! 常常有電線走火大家卻沒法知道的狀況 數位儀控能幫忙處理絕對是大加分啦
@YanyuLee
@YanyuLee 6 ай бұрын
一直都對太陽能的印象只有板子 沒想到還有那麼多其他的零件🤣
@musiclover3470
@musiclover3470 6 ай бұрын
有雙面太陽能板,能否用鏡子反射陽光照在背面發電?鏡子應該比太陽能板更便宜。
@helloWorld0612
@helloWorld0612 6 ай бұрын
台電現在買光電一度買超貴.... 現在台電虧損超嚴重的問題也希望有人可以重視 也希望泛科學可以聊聊核廢料提煉再發電的議題 甚至也希望可以比較看看跟太陽能與綠能的效率差 唉
@PanScitw
@PanScitw 6 ай бұрын
國際化石能源價格動盪,的確需要注意。 至於你所說的「光電超貴」請問是跟什麼比呢? 關於核能的新發展我們也很感興趣,會持續介紹。
@rock10061984
@rock10061984 6 ай бұрын
你知道光電台電是收4元加價轉賣6元給科技廠商賺價差嗎,反而是太陽能所有者不想被台電仲介抽一手,近一兩年才協商不賣給台電,直接轉賣科技廠5.5元,近幾年99%都被是被台積電買走但遠遠不足數量,其他科技廠跟大企業買不到只好靠自己蓋光電
@C8763-X
@C8763-X 2 ай бұрын
@@rock10061984 台積電要買太陽能是因為政府強制民間公司要用綠電不然會扣重稅,但綠電不足價格又高非科技業像傳產公司無法使用綠電硬是被政府抽了很大比例的稅金,我服務的傳產公司就是這樣
@user-if5ky4wt6y
@user-if5ky4wt6y 6 ай бұрын
請問7:55秒那邊是什麼裝置可以讓手機呈現熱像儀??
@user-vt8iu8du6q
@user-vt8iu8du6q 6 ай бұрын
還是覺得用水庫比較好,可以蓄水又能存儲電力
@cat7052
@cat7052 6 ай бұрын
不知道有沒有機會介紹一下特斯拉的Power wall 最近來台灣了 看一看覺得台灣很需要這種儲能裝置 尤其科技廠很怕電力壓降
@user-ss3xq5du8f
@user-ss3xq5du8f 6 ай бұрын
數位實時監控果然已經是當代發電的必須了,以前都用電表,說真的監看超級麻煩,自己家裡可以裝一個太陽能監控,這才是更好的省電方法
@noelchen2304
@noelchen2304 6 ай бұрын
以前有聽過熱島效應,但有稍微了解就知道太陽能板根本不可能增加熱島效應,有一個擋太陽的東西在你頭上你怎麼可能還會覺得熱XD
@eillylee8004
@eillylee8004 6 ай бұрын
身為太陽能使用者可以跟大家分享,不只是屋頂,很多設備也都可以引入太陽能發電技術,用起來也都很順利,還更省
@leesawe8393
@leesawe8393 6 ай бұрын
主持人好帥
@user-le6no2ut1z
@user-le6no2ut1z 6 ай бұрын
8:30 衛星技術。太陽能光電的問題簡單來說都集中在地球上。只要衛星成本降到足夠低。就可以把太陽能版丟到外太空,然後微波送回地球 理論上宇宙中的太陽能版可以做到無限大,然後只要全世界各地都建造接收站 全地求都能吃到發電效益
@start1109
@start1109 6 ай бұрын
想到了每次看末世文主角們都可以買光電板用太陽能光電或逃到學校操作屋頂的太陽能板…看了這個太陽能板的構造簡介,覺得一般人還是放棄吧(咦
@user-bq4lg1ix3o
@user-bq4lg1ix3o 6 ай бұрын
可以去找露營用的那種,比較簡單🤣🤣🤣
@yudachen5283
@yudachen5283 6 ай бұрын
你加一些太陽能的群組。沒那麼困難。連高中生都自己組了
@JoshCy
@JoshCy 6 ай бұрын
為什麼電池是裝在逆變器後? 在 DC端不是少一段轉換效率比較高嗎? 然後輸出可以用同一顆逆變器 元件設計電路設計也比較簡單吧? 單純好奇
@horacewonghy
@horacewonghy 6 ай бұрын
串聯 典型Output 500-700v…
@Carbon_Wu56
@Carbon_Wu56 6 ай бұрын
講的很好; 但選的案場不好, 太陽能板污漬太多沒有自潔角度跟清洗,發電量不佳; 鋼構有鏽蝕結構不佳。
@user-dh8on4lk7o
@user-dh8on4lk7o 6 ай бұрын
您好 記得您介紹過 地震時橋梁的強烈震動 還有 曾經有分兩年不同地方同一天地震 當時有棟大陸震災慘重 就是因為高樓上的游泳池水是滿的 等於泳池把所有地震能量都吸收了又放出來吧 所以可能可以考慮 繞著城市行走的軌道車(用天然氣當燃料)載海水開天窗(排出蒸氣) 用水的波浪來發電嗎 這軌道車是進入發電程序才走軌道 其他時候可以走一般道路
@brucefly7347
@brucefly7347 6 ай бұрын
您好,小弟替泛科學回答一下,能量在轉換過程中會損失,經過越多過程會損失越多能量,所以直接讓天然氣作為發電燃料獲得的能量,會多過於放軌道車上再靠震動發電
@terry.n.xiaohei
@terry.n.xiaohei 6 ай бұрын
一在yt 說到电,就想到那個男人 electroboom
@user-sp7uj4vv2w
@user-sp7uj4vv2w 6 ай бұрын
說真的很多公寓大廈的頂樓最後都被某些住戶自己私自佔用,倒不如裝個太陽能板一起節省公共用電支出。
@Kuwahara1985
@Kuwahara1985 6 ай бұрын
專業的flurk手機熱顯像儀!
@LLSemi
@LLSemi 6 ай бұрын
沒錯,台灣很多人不懂,綠電發電、傳統電廠、電網負載、發電裝置過載的斷開等等的配合到底是怎麼回事,絕大多數的人不懂為什麼不穩定的綠電,最後變成穩定的電網電壓一部份。 除了尖峰負載跟隨慣用的燃氣電廠,儲能電廠比如PHES抽蓄水庫,或其他儲能電廠又扮演什麼角色。泛科學其實可以做這種資訊。😂 小區域的雲游動,其實不會造成電網多大的不穩定,以整個電網來看,多雲天氣就是降低太陽能發電總值。 會比較大幅度的改變都是天氣或者太陽下山,這就有賴電廠來補充。
@manifestation2088
@manifestation2088 6 ай бұрын
"儲能電廠比如PHES抽蓄水庫,或其他儲能電廠又扮演什麼角色。泛科學其實可以做這種資訊。" 你們公司應該找泛科學合作增加曝光率
@LLSemi
@LLSemi 6 ай бұрын
我不是發電業者或發電設備商。只是長期觀察能源技術的科技人。🤣🤣🤣
@user-qy8wv9fq5z
@user-qy8wv9fq5z 6 ай бұрын
發電機組的轉動動能也是穩定供電頻率的要素,燃煤及核電機組的高轉動動能可以抵銷風光電併網後產生的過高供電頻率,否則電網頻率過高是會跳電的,除非有足夠的儲能系統裝置容量,但目前台灣儲能系統及燃氣機組建置還沒完全就大量風光電併網,還躁進非核減煤,隨時都會大停電
@LLSemi
@LLSemi 6 ай бұрын
樓上這種說法沒有根據,而且台電一直都在投資電網強韌性與智慧電網。電網負載變化才是最大的負載變動。 我樓上所提的尖峰跟隨電廠就具備快速跟隨的功能,至於說什麼太陽能電廠會突然不穩定這也是沒有根據的說法,原因上面也說過了。各國的太陽能光電功率曲線都顯示總供應電力是呈現可預期穩定的曲線。現在白天兩座核四廠的太陽能發電量,也沒有讓台灣跳電。
@user-qy8wv9fq5z
@user-qy8wv9fq5z 6 ай бұрын
@@LLSemi 我說的是電網系統供電頻率,跟你說的光電功率曲線是兩碼子事喔,太陽能發電產生的是直流電,電網系統用的是交流電,交流電的特性就是電流強度跟電流方向會有週期性變化,這肇因於交流電是靠發電轉子產生電磁感應生電,所以才會有所謂的供電頻率,而直流電沒有交流電的周期性變化,讓直流電直接併入交流電網後果就是讓電網頻率驟升,前面講了頻率是發電轉子旋轉時產生電磁感應所產生,因為太陽能併網而突然多出來的頻率最後會回饋到發電轉子的轉速上,轉速一旦變高就會讓電流變強,最後就是讓電網系統過高負載而跳電,不過大陸型電網因為電網規模過大所以不會有這問題存在,台灣屬於海島型電網,電網規模不足還讓大量風光電併網只會對電網造成負擔,解決的方式是搭配足夠裝置容量的儲能系統,但台灣目前沒有達到,所以只能將過高的轉子轉速轉變成火力或核電機組轉子的轉動動能 至於你說的智慧電網不過是及時調度電力罷了,非核減媒之後沒有足夠的燃氣機組提供轉動動能去抵銷那些多出來的轉速,是要如何穩定電網負載? 而且轉動動能是核電≧燃煤>燃氣,淘汰掉的核電及燃煤機組勢必要用更多燃氣機組去補足,可是現在連能源白皮書上預計明年要完成建置的燃氣機組都還沒有著落喔,你說還沒有跳電,大概是不知道台電有偷偷降壓吧 我說的有沒有根據,你可以去問問台電第一線工程師,或是去問能源工程的畢業生或工程師,光看到那太陽能的發電量心裡都怕了吧
@yu-hsiangchen8109
@yu-hsiangchen8109 6 ай бұрын
希望的近未來:常溫超導體+商業核融合+實用量子電腦
@user-dg9lv9pv9s
@user-dg9lv9pv9s 6 ай бұрын
若要裝在家中,儲能系統應該是必備的,畢竟白天都在外面上班,晚上才是真正用電的時候
@marie198599
@marie198599 6 ай бұрын
來個加雨刷的太陽能板, 冬天積了一堆雪都沒發電
@user-hl9kv3im4q
@user-hl9kv3im4q 6 ай бұрын
太陽能板能降溫的邏輯應該也能從能量守恆的觀點來思考?光能變成電能了,自然就能讓溫度降下來
@h236981
@h236981 4 ай бұрын
幾平方尺的太陽能板,能產生幾度電? 轉換效率多少? 太陽能板的成本,和維護成本會很大影響使用意願
@user-vj6ey9vn5o
@user-vj6ey9vn5o Ай бұрын
7.92KW/約15坪 高雄年發電量11500度 定期花20分鐘上去洗板子~即可 不難~O~
@user-xv1es9zf5e
@user-xv1es9zf5e 6 ай бұрын
為什麼很好用又安全便宜的鉛酸儲能電池不用,要用成本3倍以上的鋰電池呢?
@chenenjoytheluxury2668
@chenenjoytheluxury2668 6 ай бұрын
還是沒說清楚太陽會下山,而火力就必須隨時準備好補上,萬一補不上就是之前大停電重現。經濟部難道以為火力隨開隨用,還是故意只敢說小範圍壓降,絕口不敢說大規模太陽能對電網負擔?
@user-vx1ve3cv8e
@user-vx1ve3cv8e 6 ай бұрын
電網負擔 屬於 錢的問題 全民買單 太陽會下山 如何隨時發電如下 步驟1.使用 台電的虛擬電廠 關鍵字 快速反應備轉容量 要求 快速反應備轉容量 反應時間微秒~秒 ,持續時間 3~15分鐘以上,發電容量1,000~ 1,200MW, 步驟2. 在3~15分鐘 內 啟用抽蓄發電 (台電資料)一般抽蓄發電啟動時間約5分鐘 (PS 台灣最大的蓄電池是 日月潭抽蓄發電 最大發電1,602MW 預估發電6小時) 步驟3. 啟用 苗栗通霄 燃氣機組電廠 發電啟動時間約10分鐘(PS 限 新式燃氣機組電廠 ) 步驟4. 啟用 中火 發電啟動時間約3到6小時以上
@as99632147
@as99632147 6 ай бұрын
台電近年搞燃氣發電就是為了隨開隨用,近年很多燃煤電廠都改成燒天燃氣,因需要大量使用天然氣所以衍伸出三接爭議,天燃氣的優點可不是只有燃燒較乾淨碳排低而已,還有他的靈活性很適合跟綠能搭配,燃氣發電開機時間短很適合靈活調渡,給你一個概念核能開機時間3天,燃煤6小時燃氣2小時水力15分鐘抽蓄發電3-5分鐘,使用燃氣水力抽蓄發點可以適情況使用,平常燃氣剛好補天黑或沒風的時候,水力可以補助更迅速穩定電網,抽蓄責可以做緊急調度使用平時還有儲能功能。 我個人認為綠能是一定要搞的台灣半導體被歐美國家要求使用綠能製造,前陣子才說台灣綠能不夠用綠能憑證都被台積電買走,其他公司買不到綠能會讓那些公司失去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雖然我們老百姓用不到綠能但是他比起全核能或火力電壓還是稍微變化大了點,所以我覺得搞儲能比較重要,繼然國際要求使用綠色你只能跟著去用又不想影響到一般人,電網要維持跟以前一樣只使用能快速調度的發電機應該是還不太夠,電發太多或太少都會衝擊電網,儲能系統能來做緩沖,發太多電先充電太少電就用儲能系統的電,讓綠能更穩定,液流儲能看起來非常適合大規模儲能看網路上說就效率低了點,如果效率能提高看起來真的是還蠻不錯的儲能方法。 最後我只能說綠能是不得不使用的能源,歐美就是這樣不用綠能就不給訂單,不然就要跟妳課碳稅,台灣主要做歐美生意的,所以綠能跟台灣經濟是捆綁在一起的,政府也只能圍繞在新建綠能發電和穩定綠能的方向去做,這次選舉所有參選人都有提到未來會增加綠能占比你就知道綠能真的是未來的方向,他們應該只差在對核能的態度而已,綠能這塊他們都還蠻重視的。
@chenenjoytheluxury2668
@chenenjoytheluxury2668 6 ай бұрын
@@user-vx1ve3cv8e 虛擬電廠講白點就是家裡放電池再賣台電。說難聽點就是商學院那群又再巧立名目吸台電血。還不如直接強迫裝太陽能的要先過電池再賣台電。 然後目前你看到的幾十分鐘啟動的機械能儲能都是熱好機隨時待命的。這種隱形成本卻還沒加在再生能源上
@chenenjoytheluxury2668
@chenenjoytheluxury2668 6 ай бұрын
@@as99632147 天然氣再快也是5-6小時,別忘了這種速度是拿壽命換的。一天才24小時開關機就已經佔掉快10小時了,還有人力分配問題。最後解決辦法只有一邊用再生能源一邊燒著天然氣不關機。這樣還不如直接用天然氣了。 最後也別成天拿歐盟當藉口,台灣是用再生能源取代核電而非燃煤,碳排只會上升。增加碳排的做法就跟歐盟要求背道而馳了。 說難聽點,政府就是找一堆外行人,文組,環團等領導專業。以為再生能源隨便插都能用,後來發現有問題才知道要穩定電網,要蓋儲能。亂用天然氣也是害台灣電費暴漲
@user-qy8wv9fq5z
@user-qy8wv9fq5z 6 ай бұрын
燃氣電廠的優點只有調度快而已,燃氣發電機組轉子的轉動動能仍然小於燃煤及核電,當大量風光電併網以後會造成供電系統頻率不穩,這些過高的頻率會變成發電機組轉子的轉速,必須靠轉動動能大的發電機組來抵銷,如今政府主打非核減煤,燃氣機組卻沒有跟上進度,過大的轉速導致供電負載過高而跳機,這就是為甚麼513及517會在白天的時候大停電 只要燃氣機組到位事情就解決了嗎? 剛說過燃氣機組轉子的轉動動能低於核電及燃煤,那些汰除掉的核電及燃煤機組勢必要用更大量的燃氣機組來補足,如此便會大量增加碳排量,不幸的是在不久的將來國際將開徵碳稅,苦果最後還是轉嫁到老百姓身上 碳排量過高用大量綠能就能解決嗎? 抱歉,綠能沒有政府說的那麼神,台灣屬於海島型電網,規模遠低於大陸型電網,一旦大量綠能併網只會增加電網負擔,如果沒有搭配足夠的儲能系統穩定供電頻率,最後還是只能靠火力及核電來抵銷過大的發電轉子轉速,如果不用核電那就是大量增加碳排量,淨零碳排變成一樁笑話,但現實就是如今台灣的儲能系統裝置容量遠低於能源白皮書中的規劃,這就是政府為何只宣揚綠能多好而絕口不提儲能系統的原因 然後不要再說甚麼分散式電網、智慧電網,那都是政客拿來唬弄百姓的說法,智慧電網只是及時反映供電情況做及時電力調度而已,分散式電網就更可笑了,風力發電集中在彰化沿海,太陽能集中在南部,這早就不是分散式電網了
@99988Q
@99988Q 6 ай бұрын
很棒耶,又接到政府的業配❤ 只講好的一面 壞的一面都不講❤
@user-fz9iy3oe9n
@user-fz9iy3oe9n 6 ай бұрын
真的...還有一堆這幾天才創立的帳號洗正面留言,好可怕
@bi-hoo
@bi-hoo 6 ай бұрын
太陽光應該有角度問題吧? 例如 10:00 跟 15:00 角度應該大大不同啊!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冬季跟夏季還要另外的角度 , 追日的系統 。
@PanScitw
@PanScitw 6 ай бұрын
有追日型的
@bi-hoo
@bi-hoo 6 ай бұрын
​@@PanScitw 我知道追日系統 , 因為我是偏向 Diy 的 , 我才沒有那麼龐大資金請人來設置 , 只是不知道要如何找到那些模組呢? 😨😨😨
@leyinjian3248
@leyinjian3248 6 ай бұрын
@@bi-hoo 經銷商很多上網隨便找都有,你是DIY的買二手來玩也都很不錯
@tsungchiehhsu
@tsungchiehhsu 6 ай бұрын
A+B+C+D+核融合發電+電動車自行發電(當作輔助)....廢除火力..燃煤燃天燃氣發電....
@s0987615
@s0987615 6 ай бұрын
期待戴森球
@aa15540
@aa15540 6 ай бұрын
太陽能板的回收呢?
@user-cm2bd9vw4v
@user-cm2bd9vw4v 6 ай бұрын
我還是覺得家用風力會更棒 光碳足跡都比太陽能少
@kinoshitashiya
@kinoshitashiya 6 ай бұрын
6:47 "即時"的電源。實字並沒有立即、即刻的意思。
@user-mb3ho6vi3o
@user-mb3ho6vi3o 6 ай бұрын
屋主最怕的,就是漏電走火,有這種數位控制面板,以後選用太陽能發電就可以附贈安全發電,也太划算了吧!
@wsu0812
@wsu0812 6 ай бұрын
太陽能如果可以裝在衛星上,在用無線傳輸電能的話,這樣效率就會非常高,但這技術應該要等很久
@PanScitw
@PanScitw 6 ай бұрын
沒錯,可參考 kzfaq.info/get/bejne/j6qEm6aLxLfchnk.htmlsi=Q6SJ3h0NVsLoiVM_
@user-pw2rj9xb9j
@user-pw2rj9xb9j 6 ай бұрын
請問您 , 太陽風暴會不會讓儲能電池爆炸 ? 感恩您
@ryder071898
@ryder071898 Ай бұрын
如果有那麼強的太陽風暴也不必擔心電池會爆炸了,地球上有沒有活人都是一回事了
@qwerty6z
@qwerty6z 6 ай бұрын
之後有機會介紹鈉離子電池嗎?
@user-jl1zu5ow2n
@user-jl1zu5ow2n 6 ай бұрын
之前沒想過反射的光也能讓雙面光電板度背面受光,讓發電量更上升的同時也可以更有效運用能源,很好的方法耶!
@user-kv2es2pe5h
@user-kv2es2pe5h 6 ай бұрын
也有透光的類型,畢竟也不需要全部的能量,還是能夠穿透下方使用的
@user-rk5dh3rb6k
@user-rk5dh3rb6k 6 ай бұрын
就看要投入多少成本了。
@kermitsadie7510
@kermitsadie7510 6 ай бұрын
能源儲存真的是很重要的設計,這樣當有用電高峰的時候就不需要擔心現在是晚上沒有太陽,也會讓更多人願意使用太陽能
@peterstone6435
@peterstone6435 6 ай бұрын
但現在很麻煩的一個部分就是,你的太陽能要自己用,那得增加一套屋內的電網,不然會被台電賺錢去誒!
@telcdy5525
@telcdy5525 6 ай бұрын
持續研發 鐵鏽儲能系統..............又便宜資源又多
@user-vg3xk4gq9x
@user-vg3xk4gq9x 6 ай бұрын
家裡屋頂不知道可以拿來幹嘛,感覺拿來裝太陽能板也不錯,不知道維護成本高不高?
@popomort
@popomort 6 ай бұрын
沒有甚麼要維護
@plustreasure5223
@plustreasure5223 6 ай бұрын
鈣太礦的應用
@horacewonghy
@horacewonghy 6 ай бұрын
你們不用隔籬變壓1:1輸出 真好
@user-gn8lz7yl2x
@user-gn8lz7yl2x 6 ай бұрын
當然是電池 電池技術能突破到黑科技情況 人類問題很多都能解決
@DavidChen831212
@DavidChen831212 6 ай бұрын
我怎麼記得以前Inverter好像叫逆變器?
@PanScitw
@PanScitw 6 ай бұрын
兩種稱呼都有人用。
@user-dl9kp1zw3v
@user-dl9kp1zw3v 6 ай бұрын
雙面的主要用在水上,屋頂是全白的太少見。
@user-eq8pg3ie6t
@user-eq8pg3ie6t 6 ай бұрын
我想要進到一級文明所需的核融合發電
@user-vn3df8hm9r
@user-vn3df8hm9r 6 ай бұрын
泛科學之後可以介紹太陽能的成效如何嗎,很好奇裝設太陽能板後可以節省多少的電力,也想知道裝設太陽能的成本~~
@rock10061984
@rock10061984 6 ай бұрын
平均每日產電裝設量台北*2.6 台南*3.7
@kuanger2005
@kuanger2005 6 ай бұрын
到底生成太陽能的耗能與耗材 是增加碳排還是減碳排 這一直沒人關注到 電動車也是 氣候暖化到底是綠化太慢 還是綠化無效呢?
@user-bq4lg1ix3o
@user-bq4lg1ix3o 6 ай бұрын
電動車的部分我可以說說,你知道為什麼燃油車可以一直開大燈 不怕沒電嗎? 這是因為每一台燃油車都是過量發電,不會因為你車的電池滿了就停止發電 所以如果換成電動車,用多少電就是用多少,把大家浪費掉的燃料集中給發電廠管理,至少還能把這些能量拿來換成位能儲存
@user-ge1bj3gy6b
@user-ge1bj3gy6b 6 ай бұрын
首先太陽能只有生產時、運送時,才有碳排放,但發電時是沒有的,但石油、煤炭、天然氣是發電過程依舊會有的
@chenenjoytheluxury2668
@chenenjoytheluxury2668 6 ай бұрын
目前paper公認說法是gen3太陽能沒辦法彌補生產太陽能板所需要的總用電。而源頭來自哪裡已經不可考了
@slin6165
@slin6165 6 ай бұрын
雙面太陽能板可以增加6-10 %發電效率很棒!其實要增加更多的發電效率應該使用追日型太陽能板;根據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的研究指出追日型太陽能版可以增加45%發電效率,不知道為什麼台灣都沒有推廣,台灣土地這麼少,政府應該要考慮多多推廣安裝追日型太陽能板。
@user-hi7qu7mc8h
@user-hi7qu7mc8h 6 ай бұрын
印象中追日型的價格比正常的多一倍,但是發電效率只增加30-40%,在這個太陽能還靠補貼的台灣很難推的動,畢竟多數人裝太陽能板就是為了賺錢
@user-kk3ie3ld1q
@user-kk3ie3ld1q 6 ай бұрын
👍
@23E
@23E 6 ай бұрын
🌞❤👍✨⭐️🌟 0:12
@hayato2500
@hayato2500 6 ай бұрын
台陽能的自淨系統比較有趣
@22030452
@22030452 6 ай бұрын
太陽能的回收對環境會有負面的影響嗎?
@PanScitw
@PanScitw 6 ай бұрын
關於回收,歡迎參考這集kzfaq.info/get/bejne/bp19q5dolaylj40.htmlsi=QNwoX15A6wfT4OjA
@taicheng551
@taicheng551 6 ай бұрын
馬路和人行道都裝上太陽板,這樣騎車和走路都不會曬到太陽,也不會淋到雨了。
@yudachen5283
@yudachen5283 6 ай бұрын
原來inverter會被當作消耗品的原因是因為H橋不斷做動
@bi-hoo
@bi-hoo 6 ай бұрын
所以才要 Diy 的玩家研究如何 自製 模組出來 自行更換 , 不然也只是被設備廠商 予取予求 , 該貴還是會貴到啊!
@yudachen5283
@yudachen5283 6 ай бұрын
@@bi-hoo 但是IGBT這種東西本來就是模組化的存在,我是不太懂電但是公司內IGBT 的機台模組常常在抽換,理論上這個H橋不是也應該可以抽換嗎?
@jg5654852
@jg5654852 6 ай бұрын
蓋房子應該就要把太陽能發電當做標配去設計 不然怎麼能趕上環境變化呢
@PanScitw
@PanScitw 6 ай бұрын
同意
@yoyostar1990
@yoyostar1990 6 ай бұрын
立院三讀》新建物達一定規模應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已經標配了
@willyu9013
@willyu9013 6 ай бұрын
隨著太陽能技術的進步和規模效應的實現,成本已經不斷下降。這種經濟實惠的能源選擇,真的不能不多利用。
@user-fh2je2xz9x
@user-fh2je2xz9x 6 ай бұрын
可以介紹一下 第四代核反應爐
@user-eg1zk7ds4i
@user-eg1zk7ds4i 6 ай бұрын
c跟d我想要啊
@iceyang9984
@iceyang9984 6 ай бұрын
斯特林熱發電
@dennyhwa7201
@dennyhwa7201 6 ай бұрын
之前一堆人都在說什麼太陽能不穩定、晚上沒太陽就沒電,但有儲能裝置根本不需要擔心,晚上想怎麼用電都可以
@user-rg7vs8mo1k
@user-rg7vs8mo1k 6 ай бұрын
太陽能電池板的壽命通常長達數十年,而且維護成本相對較低。這系統已經成為可靠長期能源解決方案了。
@user-ek4pz1yb6x
@user-ek4pz1yb6x 6 ай бұрын
太陽能發電我記得在台灣是搭配蓄水式水力發電使用 物理儲能水跟氫氣兩種
@Carbon_Wu56
@Carbon_Wu56 6 ай бұрын
不管任何年代,綠電還是核電,都是靠日月潭抽蓄發電(台灣最大電池)調節。
@chenenjoytheluxury2668
@chenenjoytheluxury2668 6 ай бұрын
@@Carbon_Wu56火力和核電不需要調節。再生能源如果瞬間附載變態快水力也調不過來,要用化學能才行
@Carbon_Wu56
@Carbon_Wu56 6 ай бұрын
@@chenenjoytheluxury2668 請搜尋,用電曲線圖(依能源別)。 核能只能固定發電,需要水力抽蓄調整。 以往清晨抽電,下午放電。 現在上午抽電,傍晚放電。 天然氣可以瞬間調整,彌補核能跟綠能不足。
@chenenjoytheluxury2668
@chenenjoytheluxury2668 6 ай бұрын
​​@@Carbon_Wu56人家台電水力天然氣是暖機好隨時準備並聯的,你以為是從零開機的嗎? 說得更簡單點,就是你一邊用著再生能源,一邊台電還是在繼續燒著天然氣或水力在熱待機。我們感覺很環保但不知後面火力還在繼續燒著。 同理核電有追隨負載這種東西,只是一樣燒錢所以沒在使用。舊機型不確定有沒有這種設備
@user-qy8wv9fq5z
@user-qy8wv9fq5z 6 ай бұрын
@@Carbon_Wu56 核電併網不會讓電網供電頻率驟升,不需要靠儲能調節
@gootchen9862
@gootchen9862 6 ай бұрын
公司屋頂裝太陽能板快10年了 老闆花錢的理由之一就是夏天冷氣電費太高........
@zerofx0091
@zerofx0091 6 ай бұрын
很抱歉 對於現在經濟部講的話 我沒辦法信任 歐美等約22個國家都說要把核能量提升3被,才能達到2050淨零碳排放了 太陽能只能當作輔助 不能當作主力 但現在的執政黨卻當做主力在推 然後人民繳一度電2 3塊的電費,台電卻要用8塊9塊去跟那些綠能公司買電 怎麼想都不合理
@xibaoguo
@xibaoguo 6 ай бұрын
不解决两岸问题,核电站就是台湾可能存在的最大软肋
@eclin42
@eclin42 6 ай бұрын
發展再生能源不是為了給一般家庭使用的,是為了讓國內電子出口產業鏈符合re100的需求,國內如果無法提供足夠再生能源,企業只能到國外購買能源憑證,成本只會更高,否則就是被淘汰。 任何產品在達到一定規模前,成本一定都是很高的,再生能源也是一樣,想降低成本,唯一的途徑就是加速規模化。 例如第1支風機的建造成本,跟第1千支相比,絕對是天差地遠。
@ayachen3703
@ayachen3703 6 ай бұрын
因為 需要那些電的 根本不是你 是產業
@popomort
@popomort 6 ай бұрын
人民繳-度電$23的電費資訊在哪裏?請你提供一下
@zerofx0091
@zerofx0091 6 ай бұрын
@@eclin42 那反問 美國 地這麼大 豈不是插滿了風機 太陽能板 一個台積電 就幾乎買斷95%的綠電 2027年要開始實施碳關稅了 那剩下的中小企業呢?
@user-vk5uf7cs1g
@user-vk5uf7cs1g 6 ай бұрын
儲能單元概念對我來說蠻新穎的,大型的行動電源的概念哈哈 這樣政府三不五時停電就可以自救了
@rafgk18972
@rafgk18972 6 ай бұрын
所以呆完已經有成熟的軌道電梯技術了🤣🤣🤣🤣🤣🤣🤣🤣
@user-qc2cz2ub6c
@user-qc2cz2ub6c 6 ай бұрын
看了覺得蠻心動,住南部有太陽的日子挺多的,如果合算的話好像也可以在屋頂裝一下,只是不知道每坪大概能產生多少電量?發/用電量也會決定需要多少儲能設備
@gongsulee3971
@gongsulee3971 6 ай бұрын
別傻 後悔死你
@jairuswu
@jairuswu 6 ай бұрын
最期待實現用愛發電(誤). 第二期待核融合發電.
@user-gu2em9qs2m
@user-gu2em9qs2m 6 ай бұрын
我之前學到的也是太陽能板不會增加熱島效應,有一塊反照率超低的太陽能板在屋頂上,讓陽光不會再反照到別的地方,這樣溫度不太可能變高
太陽能板底下能養魚嗎? ft. 經濟部能源署
9:22
PanSci 泛科學
Рет қаралды 369 М.
Real Case of Solar Panels: Saying it makes a lot of money is a lie.
21:52
超認真少年Imserious
Рет қаралды 609 М.
I’m just a kid 🥹🥰 LeoNata family #shorts
00:12
LeoNata Family
Рет қаралды 17 МЛН
Please be kind🙏
00:34
ISSEI / いっせい
Рет қаралды 177 МЛН
Luck Decides My Future Again 🍀🍀🍀 #katebrush #shorts
00:19
Kate Brush
Рет қаралды 8 МЛН
Super gymnastics 😍🫣
00:15
Lexa_Merin
Рет қаралды 108 МЛН
Урна с айфонами!
0:30
По ту сторону Гугла
Рет қаралды 7 МЛН
Телефон в воде 🤯
0:28
FATA MORGANA
Рет қаралды 1,2 МЛН
Simple maintenance. #leddisplay #ledscreen #ledwall #ledmodule #ledinstallation
0:19
LED Screen Factory-EagerLED
Рет қаралды 2,7 МЛН